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北大学文遗调研团旬邑分队——躬行考古事,调查出真知

来源:西北大学 作者:文化遗产大数据调

到考古发掘现场,“豳地遗风今何在,手铲之下释公刘”的横幅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诗经·大雅·公刘》有曰:“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史记·周本纪》:“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经史学家考证,古豳之地应在泾河中游的长武、旬邑、彬县、淳化一带,该地区是探索周人起源与周文化形成的重点区域。

由于旬邑分队队员由大一学生组成,考古现场发掘经验不足,队员们便听从老师的安排,以一位学长或学姐带一位队员的形式辅助学长学姐们进行发掘工作,近距离观察考古工作者的实践细节。在此过程中,队员们学习到使用石灰粉划分遗迹范围、遗迹找边刮面、清理探方、土质取样、提取遗物及剔人骨等田野考古基本功,同时还在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培训下学习了探方测绘、三维建模、遗迹电子制图等考古事业所必备的软件使用方法。负责不同探方的队员们在休息时间也会交流考古心得和发掘趣事,在实践发掘中相互帮忙,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

而通过对基地周边村民进行的采访得知,碍于考古工作的保密性,尽管部分村民可以通过民工工作学习到一些田野考古技能和历史知识,但更多的村民只是知晓考古工地的用工情况,并不明确其中的具体内容。这个现象为调研团的下一步的调查指明了方向。如何让考古工作的成果走下“象牙塔”,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这个问题等待着更深层的探索。

旬邑实践是文化遗产大数据调研团“三下乡”工作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员们在调研中了解与考古工作有着密切关联的人们对考古的认识,调查考古基地教育的内容与辐射范围,并丰富了自身技能。与此同时,实践工作让队员们切身体会和感受到考古工作者和公众的密切联系。一线考古工地,是文化遗产与周边村民产生交汇的重要场所。许多民工和考古工作者同吃同住,共同探寻自己世世代代的生活的黄土地下埋藏的民族之根。戮力同心,探本溯源,不同的人带着同一份归属感,在手铲之下追索“中华民族来自何处、欲往何处”的答案。

http://www.dxswb.com/shijian/414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日本应届生迎来反选时代:是机遇之窗还是隐忧信号?

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及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2024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在4月1日时点达到98.1%,同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达到了自1997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从数据上来看,这一…… 陈思蒙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竞技类真人秀: “赛道”上的变革

当你的朋友问你要手机号与身份证号时,你要小心了,因为很有可能,他们会给你报名《男生女生向前冲》。”近日,大型竞技类真人秀《男生女生向前冲》又被网友们推向了舆论的高潮。自从《…… 陈思蒙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自媒体访谈博主:神圣的“灵魂收集者”

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姓名,年龄,籍贯。”“叫我凉子吧,年龄31岁,籍贯是河北衡水,职业就是做自媒体。”在一个简易搭建的录播间里,这位回答者随意地坐在凳子上,与镜头叙说着自己…… 陈思蒙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拒绝无脑营销

5月20日临近,抖音、今日头条、微博、小红书等公开平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斑马线创意——爱心斑马线,引来了大量的游客拍照打卡。商家利用这种“520谐音梗”的热度噱头,对斑马线上进行再…… 陈思蒙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拒绝无脑营销,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

5月20日临近,抖音、今日头条、微博、小红书等公开平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斑马线创意——爱心斑马线,引来了大量的游客拍照打卡。商家利用这种“520谐音梗”的热度噱头,对斑马线上进行再…… 陈思蒙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4金5银11铜!勇夺“优胜杯”!!

4金5银11铜!勇夺“优胜杯”!!6月4日至6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第十届“出彩化院人”榜样青年评选颁奖典礼举行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第十届“出彩化院人”榜样青年评选颁奖典礼举行6月6日下午,第十届“出彩化院人”榜样青年评选颁奖典…

粽香四溢迎端午,健康知识共宣传

为了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意识,同时为了宣传中国传统端午节文化。2024年6月5日,湖北医药学院微光志…

平凡献血,非凡之举 —— 汇聚正能量,爱心暖人间

在这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季节里,泰州学院红十字会携手当地血液中心,于5月25-26日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平凡献血,非凡之举”的公…

莆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毕业生烹制廉洁教育“大餐”

“廉洁的扣子到底怎么扣?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把廉洁信仰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定盘星’……”6月6日下午…

最新发布

安财珠城启航队:限塑令实施现状调查
自从执行《塑料限制令》以来,我们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响应了国家的呼吁,并积极更换了塑料产品。但是,由于使用塑料习惯的影响,“限塑令”的效果不足。即使经过多年不断的广泛宣传,社会各界达成了减少塑料…
减塑环保:安财学子社会实践助力限塑令落实
自从执行《塑料限制令》以来,我们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响应了国家的呼吁,并积极更换了塑料产品。但是,由于使用塑料习惯的影响,“限塑令”的效果不足。即使经过多年不断的广泛宣传,社会各界达成了减少塑料…
西北大学三下乡——探访文化遗产活化
调研团一行来到陕西榆林的千佛窟。据随行老师介绍,他们所发现的石窟外观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当时石窟洞体完全被沙土覆盖,经过多次修复处理后,石窟才显现出神秘隽永的原貌。千佛洞、万佛洞均开…
秦田:长风破浪,一往无前
不忘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安徽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实地寻访了师大优秀校友秦田,听她讲述作为党员和教育者的担当和坚守。奋斗拼搏,汗水铸就成功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身份转变的过程中,…
刘淮宇:航天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7月25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校友访队实地走访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编辑部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2007级校友刘淮宇,听他讲述与师大的点滴故事和身为航天人的宝贵经历。花津河中水,清可濯吾缨记者了解到,20…
[红色寻访] 李霞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初遇师大开新章,奋斗学习筑成长值得探索的神秘、不知所措的茫然、整洁硕大的校园构成了李霞光对安徽师范大学的初印象,怀着对校园和大学老师的敬畏的情绪他在2006年的金秋步入师大。在安徽师大“厚德重教博…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队采访81级优秀校友党员胡传志
从省立安徽大学到如今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自1928年建校以来,走过了近百年的岁月。为进一步了解过往岁月,安徽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队,于实践第七天邀请到了,安徽师大中文系1981…
风起琅琊,再续前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了多年,但对大学生来说,这个概念似乎离我们很远。这个七月,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琅琊调研团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村开展调研,书写一段…
追寻红色足记,筑梦红色记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百周年,这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百年却仍需风雨兼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了更好的让青年一代了解英雄先烈、学习革命文化、感悟红色精神、更好及更高层次的提升…
西北大学三下乡——石峁台堡犹在 遗产保护何如
建党百年,亦是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文化遗产学院青年师生以“文化中国小分队”的形式走进西安市、榆林市、旬邑县等城乡社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线上调查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综合分析文物挖掘、遗址展示、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