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语言特色及讽刺特色

来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作者:于哲

摘 要:余华曾经被认为是“小说革命的先锋拓展”,他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形式,以平静且冷漠的口吻揭示现实社会里隐藏的绝望与温情。《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刻画了一个以许三观为代表的敢于与苦难作斗争的人,他的一生中通过一次又一次卖血来化解自己人生中所遭遇的厄运。通过对许三观悲惨人生故事的展开进行了研究,揭开生活无情面纱的同时表现出人性的真善美。

关键词:卖血; 生存苦难; 悲剧;讽刺;温情;生存

一.人生的悲剧意味

许三观早年的生活似乎还是说得过去的,虽然父亲早亡,母亲远走,他从小由爷爷和四叔养大,但他还是吃得饱饭,赚得了钱,还依靠自己的狡猾与能力,娶了个好媳妇。在这时代背景生存的许三观,在底层社会的压迫下,过着贫穷的日子,经历自然灾害与饥荒,承受失血的痛苦,许三观的一生都在与艰苦作斗争,在灾难般的环境下生存。正因在这种环境下,许三观一生的悲剧显现。后半段中最嘴硬的许三观,也无奈的,在时代背景之下,显得更有温度。他依然懦弱,只敢在家里横,但是他端着下面埋着红烧肉的白米饭对可能使他丢脸的,可能给他带来灾祸的站在广场凳子上挂着“我是妓女”的牌子的许玉兰说“我来了”,我想那大概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情话了;他喝着最凉的河水去卖血,如纸片一样空虚的身体里灌进最冷的风,在医院的病房的门口却流出最滚烫的眼泪;他想拍着桌子吃炒猪肝,喝黄酒这样的普通不过的需求,却让他在回忆和经历的裹挟里,成为了得先去卖血才能达成的奢侈愿望。他还是那个许三观,懦弱、嫉妒、坚忍,机灵,但是他老了,老到血都没人要了。许三观越隐忍,越用力,越发光,越有温度的时刻,那个时代就显得越冰冷,越悲凉,越残酷,越讽刺;因为就连许三观这种自私而懦弱的小人物,都需要释放热量和人性的光辉才能努力生活下去。

二、卖血之路

血是人类组成生命部分,对维持生命起着重要的的作用。在小说里,农村人把力气和饭量程度当做人的健康状况,一个人的饭量大,力气也大,就证明这个人是健康的,健康的人就可以去卖掉“力气”,“力气”花的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关于血,农村人把血当做力气,饭量小、不卖血就等同于气力不足了。种地只能让他们不饿死,可卖血可以让他们维持生活。

许三观一生中共经历12次卖血,第一次卖血是因为他回村看望爷爷,又听到了农村人的谈话,出于好奇,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结实,并且用卖血赚来的第一笔钱组建了家庭。十年之后,许三观不得不再一次卖血,为的是赎回被方铁匠搬走的家具;在3年大饥荒时代,尽管许玉兰再精打细算,许三观一家人还是喝了57天的稀玉米粥,儿子们已经瘦的只剩皮包骨,为了改善家人们的生活,许三观再一次卖血,让家人们在胜利饭店吃上了一顿面条;一乐下乡处境艰难时,为了改善一乐生活许三观去卖血;再次卖血是为了好生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队长,希望他能够让二乐早日调回城,招待二乐队长的那晚,许三观吐到腰部抽搐,非常难受;在这本来生活就困苦的日子里,大儿子一乐患上了肝炎需要去上海治疗,为了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医药费,许三观踏去上海的路上,从林浦、百里、松林等六个地方卖血,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就卖了5次血,他卖血的间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小命差点就不保了。许三观的第12次卖血,最后一次卖血是在他已经退休的时候,他想为自己卖一次血,可是年轻的血头不但不要他的血还说他的血只配做油漆,许三观非常委屈,满脸的悲伤写在了脸上,无声的哭泣着,如今他的血没有人要了,他担心日后苦难再次出现他要怎么解决。显然,许三观已经把卖血当做解决自己人生困难的灵丹,能让他解除苦难闯过难关的办法也只有卖血。

这一路走来,许三观凭借自己卖血为家庭生活度过了一次次的难关,卖血的背后不仅是日子的艰苦与人生的无奈,还说明了时代的困难。阿方因为卖血把身体搞坏了,把膀胱撑破,19岁就开始卖血的根龙,年仅40岁就满头白发,不幸在一次卖血后脑溢血去世了,他们因为卖血间接、直接地失去了生命。底层人民没有能力抵抗接二连三的苦难,甚至会使他们的生活愈加压迫,他们即无奈又被动,挣扎中只能以命抵命,绝境之下卖血是另一种活着,用自己的血液换取家人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二.语言特色

1、幽默、智慧的语言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文中处处体现着幽默和智慧,幽默的语言贯穿了整本书,小说的叙述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感悟出道理,并不是单纯的讽刺。比如许三观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吃上猪肝喝上黄酒,竟然产生了去卖血的想法,他想为了自己卖一次血,却被血头给骂了回来,说他的血只适合卖给油漆匠当做猪血用,他身上的死血都比活血要多。许三观这才意识到自己老了,不能够再靠卖血“谋生“,结果是不仅血没有卖成,妻儿也纷纷赶了过来。妻子给他点了三份炒猪肝,他吃完就说了这一句话:“我这辈子就今天吃得最好。”让人不禁心疼,许三观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从这之后许三观才结束了他的卖血生涯,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2、中性语言的使用

因为作者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不是任何一地的方言,所以许三观不是任何地方的人(这指的不是小说中未写发生地点,而是指形象不依赖地方特色),却可以是任何地方的人,只要性格是他那样就可以,这就是中性语言的威力,它是抽象和普适的,能套的范围非常广,能引起各地读者的共鸣,却没有隔膜感。

既然作者放弃了使用语言的地域特点,在读者心里就不能自动唤起某些印象。所以许三观等人的形象,就全靠情节来塑造,像是白纸上用黑色笔勾勒的简笔画,简洁却自有力量。写过很多字的人会知道这样写有多难,文字都平淡如水,不论故事情节怎样发展,作者的态度都不起一丝波澜,一直在用最普通的汉字和词语,语调也一直是平和中有点诙谐。

3、人物造型凸显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书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同时代烙印出的生活境状,但是他们身上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遇到困难的不妥协。

4、语言风格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整篇小说中洋溢着一种浓郁的小乡村生活气息,全篇基本上都是由人物对话构成的,小说的情节在人物的对话中向前发展着,“对话承担了双重的责任,一方面是人物的发言,另一方面又是叙述前进时的旋律和节奏。”

三、讽刺特色

1、讽刺的意味从情节的发展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通过对人物滑稽可笑的行为的描写,表现出它们真实的卑下的灵魂。他首次卖血,娶到了全城最美丽的姑娘——许玉兰做自己的媳妇,过上了并不富裕,但很溫暖很知足的生活。这使得他认为卖自己的血,是自己在人生过程中逃脱困境的正当方式。之后,卖血解决了许三观生活中的很多难题。这看似平凡普通的事情,都是许三观用命换来的,作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但许三观的形象却清晰可见,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许三观不论是面对娶媳妇,还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给许一乐治病等一系列困难,都是靠卖血来维持着家庭的,这使得他过分依赖“卖血”,余华犀利地讽刺了许三观在现实生活中虚假的面子。从整本书来看,余华并没有对许三观做过多评价,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冷嘲热讽,自然而然把问题指向了像许三观这类人的性格中的弱点,指向那种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2、对具有讽刺意味细节的描写

通过对许三观多次卖血经历的描写,展开描述了许三观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了这个男人身上所肩负的家庭、社会责任,或许这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和无奈。虽然小说中饱含了令人辛酸的经历,但这其中也不缺少幽默之处,比如说当他每次卖血前都要喝足八碗水,觉得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变得多起来,像这样的奇怪想法还有很多。

3、讽刺的内容与手法灵活多样

《许三观卖血记》中通过比喻、比较、推理等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达到几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如当许三观回乡去探亲的时候,听说了了乡人们“卖血”的事情后就跟同前往医院卖血,并用卖血换来的三十五块钱在城里娶了个媳妇。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每当处于困境之中,许三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卖血来解决问题,直到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卖血”而痛哭。以卖血来度过危机,真实地写出了许三观自我麻痹自欺欺人的心理,增加了批判力度和讽刺力量。

《许三观卖血记》中还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体现了讽刺的艺术。对于一些常见的事情,人们往往不太在意,但经过作者反复地去描写它的状态,就使它犹如笨重的机器一样,一直重复一个动作,造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许三观卖血记》中使用的往往是简单粗暴的语言,甚至是把农民孩童的语言也原封不动地放进小说里。作品经常这样结构段落:

许三观说:……

许玉兰说:……

一乐说:……

这样看似枯无趣的说话排列,表现出余华驾驭对话的高超能力,已经达到回归自然的境地。

四.结束语

20世纪90年代可以作为余华小说创作的分界线,在1980年代,余华的小说大多是表现人性恶,人性的丑陋、暴力、黑暗,以冷静的语气叙残酷与血腥。而到了1990年代,余华小说开始对平凡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他们平常生活里有着不平常的人生,小说里的苦难,更多的是人物乐观与善良,感受到了苦难中的温情,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余华创作的转型,让读者感受到《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苦难再一次升华,小说里的人物虽身处绝境之中,但他们仍热爱生命,相互同情且相互帮助。虽然许三观没有真正地理解平等,他也无法追求他的“平等”,但是他也没有躲避生活中的苦难,以卖血的方式来对付各种无法意料的灾难,展示了他的勇敢、坚韧与忍耐。小说利用残忍冰冷的社会揭露小人物生活苦难的真相,解释了社会对个人与弱势群体的摧残,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人间有温情,生存困境压迫下的小人物,他们依然是简单、善良的绽放着人性的光芒,赞美了小人物的优良品德同时呼吁人们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

参考文献

[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思和.碎片中的世界和碎片中的历史[A].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C].上海:复旦文学出版社,2002

[3]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 林喜敬. 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的生存哲学[D].青岛大学,2009.

[4] 张宗泽. 温情的绝望[D].曲阜师范大学,2015.

[5] 顾鑫.囿于苦难的精神渊薮——读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J].名作欣赏,2017(30)

http://www.dxswb.com/art/426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来自电话那头的关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注残疾人就业,不仅能帮助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困难,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为更好的了解助残就业政策,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星青年,新未来”暑期实践团队连线湖州市…… 红薯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州师范学院:与星童畅游文化海洋

文化是连接历史与发展的桥梁,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每个人的精神食粮。有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渴望更多地触摸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内心不知如何表达,…… 红薯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花落尘泥,大爱人间

为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爱,体会爱,融入社会的氛围之中,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新青年,新未来”就业帮扶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此次活动将大爱传播付诸…… 红薯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星娃,我们从未停止脚步

为增加社会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度,让自闭症孩子受到更多关爱,得到社会的包容,自7月8日起,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星青年,新未来”就业帮扶实践服务团先后前往玉堂社区、白鱼潭社区和仁皇…… 汤晓晨 李欣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师“邮递员”,“书”送无限爱 ——湖师学子代表社会捐赠图书活动

随着“星青年,新未来”暑期志愿者团前往余家漾社区筹集书籍的活动和与湖州悦跑团联手合作的蓝丝带行动圆满落下帷幕。7月13日下午,志愿者们将这批爱心书籍送往湖州扬帆特殊青少年发展中…… 汤晓晨 姚媛媛 周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湖院学子:让“星星”从色彩图案中看世界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不同国家的国旗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反映各自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为了加深自闭症儿童对中国国旗的印象并了解其他主要国家的国旗…… 汤晓晨 姚媛媛 周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师院大学生为自闭症儿童开设艺术大讲堂

为丰富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增添自闭症儿童的自信,7月10日,“星青年,新未来”就业帮扶实践服务团成员来到湖州扬帆特殊青少年发展中心星艺坊为自闭症儿童开设了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 汤晓晨 施晨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温暖在路上:师院学子携手高庄村守护星娃

今年暑期,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积极响应省、团市委号召,为让当代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商学院“星青年,新未来”就业帮扶实践服…… 汤晓晨 李欣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声绘华章 师范新韵”普通话演讲比赛顺利举办

(通讯员:金科璇郑浩怡)为全面提升师范生职业基本素养和核心技能,营造“爱在华师,学在数统”的良好氛围,4月26日晚,数学…

电声乐团提素养 展魅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赋予了人民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感官魅力,成为我们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曲艺团课程精彩纷呈,传承传统文化魅力

沈阳城市学院美育社团的曲艺团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本次曲艺团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曲艺…

温州大学创业团队:“天枢启明”推出太空职业启蒙玩具

温州大学创业团队:“天枢启明”推出太空职业启蒙玩具由温州大学学生创立的创业团队“天枢启明”,推出一系列全新的线上儿童…

推陈出新:“天枢启明”推出未来医生职业启蒙玩具

推陈出新:“天枢启明”推出未来医生职业启蒙玩具近日,专注儿童职业启蒙功能性玩具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天枢启明,再次为市场带…

最新发布

“三胎”与婚恋观调研
“三胎”政策下的当代年轻人婚恋观念调研摘要面对刚刚出台不久的“三胎”生育政策,当代年轻人对此也持有不同看法,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关系到我国的生育政策能否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来分析…
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济水情缘支教队线下分队第三次会议顺利开展
1月13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济水情缘支教队线下分队在泗水县未成年保护中心举行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济水情缘支教队线下分队第三次会议,会议针对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未来规划进行讨论,并形成了共识…
与爱相伴,携爱前行
今天是支教第二天,主要活动就是开展了支教队的线下会议,讨论之后的工作,在这个会议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孩子们的书信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内心真切的谢意与誓要回报社会的决心,没有华丽的词藻,…
时代的青春使命—驻村第一团书记崔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进的齿轮需要由一代人来转动,机械的齿轮不会永远光滑,前行的路途不会永远顺利,然而在不平的岁月里我们负重前行展现青春中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从育人角度谈对中国文化概论的认识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扎根的文化沃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物质文明、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文化不仅可以立国,而且可以塑…
外国语学院开展学习沙龙之英语专业四级经验交流会
(通讯员:罗惠文)1月10日晚,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于钩深楼501全境实训室开展了学习沙龙之英语专业四级经验交流会。本次经验交流会由2018级英语师范3班学生何佳潞、2019级英语师范2班学生黄云云担任主讲人,20…
战“疫”有我 青年担当——机械工程学院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侧记(二)
1月13日清晨,方城县凤瑞街道办事处门口,G数控1901班朱俊伟早早穿好了防护服,端起喷雾枪,精神饱满地开始执行今天的病毒全面消杀任务。寒假伊始,朱俊伟积极响应机械工程学院团总支“返家乡”号召,第一时间…
“汇聚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开展对人才振兴的在线调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了解当前现状,曲阜师范大学…
“汇聚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对人才振兴进行调研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战略。为了更加深刻了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让大学生们知晓更多的有关返乡的福利政策,“汇聚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于2022年1月10号上午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镇…
南师泰院2022“锦上花or敲门砖”:你好”双减“
为观察在“双减”环境下艺术类培训机构在假期的开设情况和毕业班班主任的升学率压力,以及进一步了解处学生和家长选择艺术类培训机构的目的和期待程度的异同。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音乐学院2022“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