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新时代下的小农村——关于发现家乡农村变化的实践活动心得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张孟

  新时代下的小农村

  端午假期,进行了关于发现家乡农村变化的实践活动。

  大学三年时光悄然走过,或许是离家太久,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儿时并不富裕的家乡,车也不多,楼也不高,但欢乐不断,街坊邻里的闲谈趣闻,村学小店的来往喧闹,那是我们念念不忘家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在变,我们的家乡在变,可我们对家乡的情怀却总有着特殊的情怀。

  时间久了,记忆也闲的发霉,找个晴天,将它们拿出来翻晒翻晒,不经意间,一本名为“家”的回忆册散落下来,碎了一地的记忆被拾起。这一张是被绿树花草围绕的老村落,那一张是田野里秋收的热闹场景,还有那一张五、六个伙伴在田埂上打闹嬉戏,更不能忘记的是那张……一声鸣笛,梦一样的画面消逝了。在看眼前,身边充斥着各种随时代发展而带来的技术产品。华丽的高楼取代了充满乡味的土屋,平坦的柏油水泥覆盖了一处又一处的村间土路,田野的农民渐渐少了,漂流各地的农民工渐渐多了,我们的家乡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第一篇:那些人

  越长大越孤单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

  又一个暑假,再一次归家,来到了那个曾经满是童趣的地方,一路上碰面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打着招呼,最亲切的还是家乡的土话。树荫下,几位老奶奶拿着不称手的扇子相聚而坐,笑容里带着思念,似乎在聊她们那些远在异乡的子女。越长大,越想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路过几个儿时玩伴的家,习惯性地走上前去,忽然想到他们已经出门打工的消息,心中有些感慨,又有些失落。当目光被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那不是……”恍然记得,却又不敢相认,在异乡几年里的摸爬滚打,已经把我们变成了不在同一个道路上的人。那种熟悉却又陌生的感觉,总是那么让人难以释怀。

  常回家看看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

  在现在的时代,可以说,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后几年的“无忧”的时光。“都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正如毕业后的我们那样,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那些远离校园已有几年的青年男女们早已过那种各奔东西的生活。过去,乡野田间满是青年人们的身影,收着粮食,换些养家的钱,而如今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家乡的人们更多倾向于外出打工,留下刚刚一两岁的孩童,儿女的哭泣,老人都不舍,青年们也只能以无奈地离去回应,常回家看看,便是家人对他们的期望。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代在变,他们也在变

  逢年过节,青年们回到家中,为他们那年过半百的父母添些衣裳,换些家具,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总有提高。但节假日一过,这个稍有富裕的村子里,就仅剩下那些老夫老妻以及那些崭新的家中用品。对于早已经历过人生千百种风霜的老人们来说,能和自己的老伴平静的度过每一天,要比那些外在的享乐更珍贵得多。“……你看现在他们老两口多好,哪像年轻时候天天打打闹闹的他们”,“谁说不是呢?年纪大了,再吵再闹,也就只剩下老伴了……”听着两位老人的闲聊,心里暖暖的,对啊,时代在变,他们也在变,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第二篇:那些路

  乡间本没有路,走的车多了也就成了路

  在我的记忆里,乡间是一个阡陌交通,满眼绿色的仙境,这也是我印象中的家乡。放学后,伙伴们你追我赶,一股脑儿钻进嫩黄的油菜地,躲着田埂上看田的老伯,一起玩着捉迷藏。田埂分明的田野里,对我们来说却都是路。而今,稍大些的田埂,为了行车的方便,被灌上了水泥石沫,即使下雨也找不回之前那条条泥泞的小道,小孩们的嘻嘻闹闹。田间小路的焕然一新,有喜有忧,乡间的路平坦了,车多了,可花草少了,小孩儿也少了。条条大道将两代人的心连在了一起,远处城区的年轻人,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增多了,也方便了不少。出门看着那一条条望不到头的路,脸上也满是笑容。

  敢问路在何方?道路遍布城乡

  昔日城乡间少有的几条凹凸不平的水泥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重换了新装,宽阔的道路两旁,总能见到来自于乡间的瓜果蔬菜。同家人一起到城镇中去,往日里一处废置的低洼地,如今已变成一条车水马龙的平坦大道,“从这走近,去城里还能省不少时间”这是从家人口中得到的回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覆盖了全城,城内,与之相伴的交通秩序也有很大改变。主道与辅道的相互“配合”来回车辆显得井然有序,虽是小城小县,也有些大城市的味道。

  第三篇:那些屋

  得千万间广厦,百姓俱欢颜

  回顾家乡的变化,最具有标志性的要属房屋了。回到乡间,那些儿时的乐所,也是故乡的旧梦,渐渐被红砖白墙代替,那些用一块块泥土垒起的土屋,犹如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几代人的避风港,终于经不起现代的风吹雨打,疲惫的倒下了。时代的巨轮展现着它推陈出新的力量,巨轮滚过的地方,一座座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仅仅一两年的光景,乡村街道旁的楼房翻出了新的模样,即使在恶劣的天气里,也能无误地进行着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百姓们对于住房的种种忧患,一点点被解决,家乡在变,他们的心情也在变。

  离家一年,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总有些怀旧情怀。跟着感觉来到了熟悉的街道,猛然惊住,那个曾经立于大片荒地的初中校园,如今已被“小高层”层层围绕,路边停车区已不再单纯的是自行车摩托的天地,更多的私家车也参与了进来。家乡人的勤劳付出也终于尝到了时代进步的成果。

  那些人,那些路,那些屋,乘载了太多对童年的回忆,也见证了时代发展的成果。

  

http://www.dxswb.com/shijian/845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紧跟时事播报 培养家国情怀

(通讯员王浩浩)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营造“热爱祖国、关心时事、认真学习”的氛围,进…… Hvemij9.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毛概新思想 身担时代众使命

(通讯员王浩浩)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的毛概课堂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这门课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强调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思想…… Hvemij9.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 ——悦享流年,展望未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望,风雨兼程皆过往;朝前望,征途遥遥满希望。回望昔日历程的点滴岁月,怀揣着对绚丽明天的热切憧…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光影之翼服务队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十一

为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沟通能力,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15日,光影之翼服务队携传媒…

宣传“延安精神”,使其永放光辉

大学生网报新乡6月17日电(通讯员翟星月)“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国潮荔枝大有可为,镇容镇貌加速出圈|广东财经大学师生赴化州市合江人民政

6月13日,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国俊老师率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至化州市合江人民政府开展实地调研,旨在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从…

水色天韵实践团参观徐州水文的水质采样工作

6月13日,水色天韵实践团两名成员于云龙湖参观徐州水文的水质采样工作。本次活动通过参观徐州采样工作,使实践团成员了解采样…

最新发布

新闻的灵魂——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理解
正如马克思所说,“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还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是区别“好报刊与坏报刊”的标志。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告别懒癌,不负韶华――大学生莫让“懒癌”挡了前进的脚步
“一入懒门深似海,从此辛勤是路人”看似戏谑的一句话,却是对当下不少大学生校园生活现状的“高度概括”。四年的大学生活,很长却又很短,作为国之栋梁的大学生要珍惜紧抓这优越的学习机会,告别懒癌,以梦为马,不负这灼灼韶华。…
颗颗可溯源 真正好苹果——“灵宝苹果”宣传书
为灵宝苹果制作营销宣传书…
医药与护理学院成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学生择业,了解社会整体求职状况,帮助他们正确就业,掌握求职技巧,激发大学生就业积极性。医药与护理学院于2018年6月19日下午在德州学院南校音乐厅召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医药与护理学院孙院长、主任王景和、德州新华鲁抗药业零售连锁有限公司行政…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访我校文学院一位毕业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陈同学便是这样的一朵花儿,在她的青春时光,努力而骄傲的绽放着,大学四年时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618大促:别让暖心变寒心
618大促:别让暖心变寒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也逐渐普及,在人们的普遍概念里,网店因为节省了房租成本以及减少了中间环节,所以,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购物优惠,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网购物品价格与实体店几乎 …
爱无言,不求报――访一位异乡漂泊二十年的打工者
趁着假期,回了趟家,对这家刚刚从外地回来的男主人做了采访,男主人似乎被我异于往常的言语惊讶到,了解到他此次回家的原因是:小孩儿还有近一个月就要中考了,我便从中考开始我的采访,他又很快进入话题。…
四川织心志愿者黄草分队节目二审圆满结束
为了检验志愿者们在文娱表演节目的排练程度,四川织心志愿者黄草分队于6月20日晚21:00在川北医学院高坪区图信大楼10楼进行了节目二审。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节目审核。此次活动分为节目展示和总结两个方面。首先展 …
关爱老人,志愿者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人文关怀之心。2018年6月24日上午,林学院志愿服务小队再次来到崔东沟村“幸福院”进行志愿服 …
浓情端午,情满上川
为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践行“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6月18日,由赵娇带领的外语系农村幸福院团队奔赴上川口村,开展第四次敬老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