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珍惜青春,创造无限美丽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经济学院 作者:熊晶玲

中国大学生网8月20日电(通讯员 吴蝶)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非浅,我明白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同时这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但我认为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起到重大作用,我坚信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同龄人们珍惜青春,用无限的青春创造无限的美丽。

通过做事和与周围的人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去提高如果想做就用心地做好,我相信只要用心了你便有收获!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赴共青城实践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才能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更能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忙碌的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觉得只是刹那间的转瞬而逝心中真有些不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我们要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和智力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治国理政价值理念、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需要以客观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在推动传统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明晰它所蕴含的糟粕劣根,更要承认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经过创新转化在当今时代仍具重大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此激发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在规范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维系家庭的孝亲观念和培育个体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

屈原祠总面积33.3公顷,祠堂内有:山门、屈原青铜像、屈原衣冠冢、纪念屈原陈列馆、东西碑廊等。山门建筑风格独特,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三级压顶。三面牌楼通高20米。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阳王树人所书的“孤忠”、“流芳”分嵌左右额枋;大门门储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山门色彩匠心独具,立柱土红色,墙面白色,屋面绿色琉璃瓦。山门两侧配房为硬山顶,滚龙背,面墙正中有一巨大圆弧浮雕,中饰“龙凤呈样”图案。

屈原青铜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坝上,通高6.42米,像高3.92米,总重3吨。头微低,眉宇紧锁,体稍前倾,迈动右脚,提起左手,两袖生风,表现出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

屈原衣冠冢也为屈原墓,随屈原祠迁徙而建,占地120平方米。墓上青狮白象,鱼吻翘昆,墓前拜台,香炉正中,供凭吊屈原燃烧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开扇。外石柱镌有“汨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上柱间嵌着一块《重修楚大大墓碑记》,将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携刻其间。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内,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

纪念屈原陈列馆坐落在青铜像大坝上,系歇山大屋顶,白墙琉璃瓦,建筑面积640平方米,陈列馆正面匠额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辞世之前的手迹:“屈原纪念馆”。馆内分上下两层。下展厅陈列有介绍屈原生平的图片、绘画、诗词、乐曲、书法、屈原研究论文和历代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明嘉靖十六年归州百姓捐款镌刻的一尊高1.03米、重500余斤的屈原石像。上展厅陈列有在秭归境内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陈列馆四周柑桔树、竹林、桃园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静雅致,环境迷人。

东西碑廊呈南北走向,廊柱撑架,歇山大角屋顶。廊内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2篇诗作和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屈原的诗句手迹,镌刻在青石碑上。

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巴楚先民就已在这条古河道上生息繁衍。而今,当我们沿着这条历史的长河,前往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楚文化发祥地,去瞻仰先祖屈原的遗迹,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几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秭归。

走下客轮,巍然屹立山中的屈原祠遥遥相望。沿着山间的石梯,我们来到祠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山”字形牌坊和牌坊中央“日月争光”四个大字,昭示着先祖屈原的光辉人格和伟大精神象日月一样光芒四射,照耀人寰。

步入坊门,首先看到的是由青翠的万年青组成的“求索”二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祖屈原的这句千古绝唱曾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诵过,又曾激励多少仁人志士拼搏求索,去追求崇高的理想,美好的人生啊!

走过阶梯,头戴云冠,腰佩陆离长剑,面容消瘦清癯,目光深沉静穆的屈原铜像便展现在眼前。先祖那种“秉德无私参天地”,正气凛然、堂堂正正做人的德道德风范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他仿佛深情地凝望着长江,凝望着从长江上乘船前来瞻仰访游的人们,又像是亲眼看护、守卫着这疆域千里的故国门户。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http://www.dxswb.com/shijian/2305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薪火青马•使命在肩”赴岳阳专项实践团前往华龙码头调研|寻调研足迹,悟

(指导老师:王晖,李雅兴通讯员:李江硕,张玺)为体悟岳阳市“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绿色经验,感受“水碧大江流”的生态画卷,湘潭大学“薪火青马•使命在肩”赴岳阳专项实践团前往君山……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湘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之旅: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助力红色文化传播

(指导老师黎益君通讯员喻理刘嘉莹)学习初期红色革命历史,助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7月25日上午,湘潭大学法学院赴江西省瑞金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大柏地开展实地调研。在大柏地党支部书……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湘大学子赴平江加义镇|多彩墙绘“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指导老师:张月朗彭靓通讯员:胡梦田(公共管理学院)林雨昕(外国语学院))走进平江县加义镇丽江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河流山川、田园作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墙体彩……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湘大学子“三下乡”助力芷江擦亮红色名片!

(指导老师:王恋通讯员:高荣张泽)为进一步挖掘芷江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探索在红色文化浸润力下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新路径,近日,湘潭大学赴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来……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以劳育美,舞动青春——聚焦乡村劳动教育实践

(指导老师:赵猛、祖丽呼玛·艾合买提,通讯员:杨雨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2年6月28日至2022年7月21日期间,湘潭大学星期8志愿服务团成员在指导老师赵猛、祖丽呼玛·艾合买提的带领……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阵阵稻香虾芡丰,朵朵湘莲幸福来 ——华容县砂山村生态种养转型模式调研

(指导老师:黎益君、王惟郅;通讯员:黎诗琪、易诗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目标以来,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产业是否兴旺、生态是否宜居直……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湘大学子赴芷江县|享芦笙遗韵,品民俗风情

(指导老师:左迎颖龙芊妤,通讯员:胡梦田赵张纯子)跨学科跨专业“探寻蝴蝶画”调研团前往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民间传统项目调研。7月23日晚,团队前往芷江侗族……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湘大学子携手儿童绘彩墙:用手为围墙增色,用心为乡村添彩

(指导老师:刘炼鑫通讯员:张义俊梁慧)近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常德市澧县盐井镇白马庙村“绘梦”实践团来到常德市澧县盐井镇白马庙村,开展“围墙革命·艺术涂鸦”墙绘活动,与村里儿童…… 湘大青年传媒 湘潭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点亮爱心屏障 共筑美好未来

关爱残障儿童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它不仅关乎个体的福祉,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残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

携手助残 温暖同行

关爱残障儿童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它不仅关乎个体的福祉,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残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

公管院二十二次团员学生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顺利召开

(通讯员陈字金)2023-2024年度公共管理学院四大系统委员会一年任期届满,为保证我院工作顺利开展,6月1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张公岭…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6月心委例会圆满召开

本部六月心委例会于6月12日19:00在荟十2楼辅导站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成员桑雨嘉。本次例会首先进行了一个暖场小游…

精研市场,扬帆起航:“王晓雨”团队深入企业调研,洞察商情

近日,山东女子学院经济学院(科创金融学院)“王晓雨”团队深入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旨在帮助企业增强行业竞争力,更好助力企…

最新发布

话社会实践路上的那些事
7月30日下午,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木垒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居民委员会展开调研,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队员参观了村落。调研伊始,居委会主任详细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西吉尔镇的发展历程。…
发展路漫长,教育奠基石
经过前一日对中牟县万滩镇,大孟镇,刘集镇和雁鸣湖四个典型移民村的实地走访,实践小组大致对中牟县移民村的生活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更深入了解移民村村民搬迁后的发展水平,实…
“三下乡”感悟:细数那些日子我们之间的小确幸
当清晨遇到白雾,当傍晚见到黄昏,当山间小溪与树梢知了相碰撞,当我在路途中遇见你,在建始遇见你,我想我们的故事应该会很精彩。此去经年,仍是良辰美景依旧,所有的相遇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图为志愿…
西吉尔村的故事
7月30日下午,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木垒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居民委员会展开调研,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队员参观了村落。调研伊始,居委会主任详细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西吉尔镇的发展历程。…
游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西吉尔镇
7月30日下午,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木垒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居民委员会展开调研,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队员参观了村落。调研伊始,居委会主任详细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西吉尔镇的发展历程。…
暑期三下乡收获与体会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三下乡活动在燥热的八月开始了,历经九个烈日炎炎的日子,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活动期间除了踩点的工作,整个团队外出的活动有:彭德怀故里进行参观调研,白石公园调查问卷的发放…
精准扶贫调研活动实践简报
七月十七日,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先锋小队与莲池镇人民政府取得联系,并由当地负责人与我们一同制定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的详细计划。遗憾的是,由于协同我们的当地政府小组由于突发有事,我们的…
遍访中牟移民,体察民情民心
7月10日是我们抵达中牟县移民村的第三天,经过前一日雨水洗礼的移民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不知移民生活是否如此时的村庄一样欣欣向荣?为了更好地了解移民村近几年来的生活变化状况,让调研工作落到实处,国…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中国大学生网8月20日电(通讯员吴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做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理应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
创企业新风华 扬年画总风帆
创企业新风华扬年画总风帆企业作为微观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间艺术的时代传承和现代政府联系紧密的桥梁,还是产品更新换代,改革创新的最前沿的代表。前几天我们调研小分队从民间艺术家和民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