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暖气:“冰火”两重天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作者:杨烁

当“钮钴禄·寒潮”席卷全国之时,暖气再一次成为人们眼中的“红人”。作为北方人冬天的取暖神器,暖气给他们带来了“去夏威夷度假般”的享受;而没有它的南方人,过冬基本要靠“一身正气”了。

暖气的前世今生

暖气,是现在北方地区的取暖方式,大部分北方人能够安稳过冬,主要得益于它。而在古代,没有暖气的北方先民也不会任由寒气侵袭。早在很久以前,他们就展开了各类采暖方法的实践,用以抵御北方寒冷的冬天。

起初,原始先民会利用动物毛皮,制成“貂皮大衣”来抵挡寒气。后来,随着火的产生,“烤火”成为了最原始的取暖方式之一。随后,火盆、火炉、火炕等便应运而生。古代的火炉有两种,一种是放在家里用于烤火的器具,另一种火炉则是可以随身携带的“暖宝宝”,它形似一个小提篮,人们会事先在篮子内放好燃料,拎着它出门就可以用来烤手。

明朝末年,人们开始用地暖供热,那时候的地暖并不是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地暖,但其已经有了现代地暖的雏形。明末的地暖主要是在地砖下铺设烟道和出烟口,在冬天,只要加热烟道,便可以使地砖发热,从而达到“地暖”的效果。当然,这种高技术、高经费的采暖设施也只有在明朝的皇宫里才能看到。

除了地暖以外,另一件皇宫取暖工具是火炕,这一取暖方法也一直延续至今。火炕大多是根据房间长度而定,多采取砖石结构,由炉灶、炕体、烟囱三部分组成,一般北方人家都会把炕和灶台连接起来,以便灶台做饭生火所散发出的热气会顺着烟道进入炕体,从而达到“热炕头”的效果。此外,火炕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用于一般的坐卧休息,《三朝北盟汇编》曾这样描述“炕”:“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演变至今,火炕已经成为了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居家必备的取暖神器。

到了80年代,北方地区采用燃烧蜂窝煤进行集体供暖。该方式通过在锅炉房内集中燃烧煤炭来加热供暖管道内的空气,从而获得热能,热量顺着供热管道便流进了家家户户。为了减少燃煤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进一步提高供暖质量,集体燃煤供暖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水电供暖,即通过水循环加热来进行供暖。

暖气起初是指暖气片,可后来随着取暖方式的多样,渐渐地,暖气开始“广含万物”,集体供暖也被纳入其中。

一条中国供暖分界线

寒风轻轻扫过路两旁枯黄的落叶,伴随着“簌簌”的声响,过路的行人裹紧了身上的大衣。阴雨绵绵的天气下,室内、室外这一对孪生姐妹似乎有了心电感应,同样的低温“捉弄”使得不少南方人叫苦连天。一位南方网友说:“在南方,室内的低温能给你把手冻出冻疮来,所以,冬天南方人《王者荣耀》的水平集体下降不是没有原因的。”与此同时,北方人却在室内穿着短袖,一边吃冰棍,一边欣赏窗外的鹅毛大雪,酷“热”难耐的他们,时不时还会打开窗户“凉快”一下。

北方人惬意的冬季生活,让许多南方人对“暖气”这一取暖神器产生了极大的向往,甚至许多人将“大雪”和“暖气”视为“毕生梦想”。

“中国供暖分界线”的存在却打破了南方人渴求供暖的梦想,这条供暖线大致位于北纬33°的秦岭淮河一带,上行则为集体供暖区,下走则反之。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在经费、能源等条件的限制下,供热系统不能遍布全国,所以在当时便大致以南北分界线为基础,划出了一条中国供暖分界线。随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累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即被视为集中采暖区域。

这一硬性规定,打破了许多南方人的“暖气梦”,但如果抛开这条分界线,在南方实行集体供暖仍需要多方的思考。在一部分南方地区,能够称之为寒冷的天气日数只有短短40天。在广州、福建等地区,12月份甚至都还没有“入冬”。如果南方实行大面积的集体供暖,长时间的设备闲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此外,集体供暖不仅需要建设供暖厂和锅炉房,还需要重新改造居民住房建筑,将管道埋入其中,以保证暖气通入千家万户。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南方集体供暖”成为了空想。

在资金因素外,技术也是影响“南方集中供暖”的一大原因。南方气候湿热,为了散热通风,其建筑墙体一般比较薄,据数据统计来看,北方的墙体厚度一般会达到37厘米,而南方只有约为20厘米的厚度,这不仅会使热量流失,削弱保暖效果,而且在凿开墙壁铺设管道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综合考虑各种原因,不管是从地理角度,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南方实行集体供暖几乎是不可能的。

供暖“绝缘体”

有些位于南北方分界线的城市,“享受”着北方的寒冷,却因位于供暖区域外,便与暖气失之交臂,成了供暖“绝缘体”。

合肥在南北划分上属于南方,可是它的冬天却犹如北方的“模样”。常年零下的气温,如刀锋般刺骨的寒风,以及洋洋洒洒的大雪……合肥的“冬季标配”无一不在诉说着寒冷。“这几年合肥经常下大雪,学校因害怕道路结冰影响学生回家,常常是还没考试就放假了。”生活在合肥的王婷(化名)表示,“有时候,学校还会组织家长来扫雪。”

“大雪影响出行”的故事并不一定只发生在北方,南方的部分城市也可在这场“戏剧”里拥有自己的角色。王婷笑称:“每一次下雪都是一次可以买新鞋的机会。”在雪里行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她回到家后,等鞋上的雪融化了,鞋基本就湿透,不能穿了。

合肥虽不是集中供暖,但也有分户采暖的条件。据合肥热电集团提供的采暖费标准,144平方米以内的建筑面积,其供热价格为每平方米21.5元,一户普通人家过个冬可能需要额外交两三千元,而这只能维持大约一个月的热度。“一到冬天,没钱的用户会把窗户关紧,靠取暖器也可以勉强过冬;有钱的用户则会自己铺设地暖,让自己过得更舒服。而这两种室内的温差有时可以达到20度。”王婷表示,“贫穷”成为了阻碍集体供暖的一大要因。

除了供暖边缘城市,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也没有拥有暖气的权利。农村地区因布局分散,锅炉房的建设、输暖管道的铺设等都需更大的资金投入,在“得不偿失”的利弊权衡下,许多农村地区成了“集中供暖圈外人”。此外,高昂的供暖费使得“分户供暖”也成为妄想。

虽然一些农村家庭会在火炕前安装暖气片,但暖气片数量少,能温暖的区域仅是火炕前50厘米的范围,这种方法与集体供暖相比,缺点暴露无遗。在农村人家中,棉袄棉裤基本是标配;但位于同一地区的城市却别有洞天,室内温度可达25℃,短衣短袖才是“王道”。一个地区,两种温度,有无暖气决定了你是在“冰室”还是“火炉”。

http://www.dxswb.com/art/1562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历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析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作为高校学生了解、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战胜贫困的信息……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历史文化学院宣传组工作总结

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深化转型,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我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给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历文宣传总结4

这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是我人生道路上做志愿活动的一个起点。对于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挑战,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身素养的机会。于是……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查看全文 >>

历文宣传总结3

这个暑假,怀着一份让自我的暑期生活变得更充实的心态,我加入了学院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刚入学的时候,参加了一场“三下乡”活动宣传会,听学长学姐在讲诉他们三下乡中的亲身经历……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查看全文 >>

历文宣传总结2

(通讯员:王雨琦卢小凡)2021年7月14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下乡”湘师双峰耕读实践队在随队老师姚江鸿和队长唐萃仪的带领下前往了娄底市双峰县县政府乡村振兴局,主要随队人员……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查看全文 >>

青马小组活动感悟

今天我们青马小组召开了《红色故事进校园》主题活动,以回顾党的红色历史故事为主线展开了爱国主题教育。组长及成员们各自分享了自己感触最深的红色故事以及对爱国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成……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查看全文 >>

历文院学社管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双峰县开展调研活动

7月12号下午,在三天的调研活动开展后,湘师双峰耕读实践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湘师双峰耕读实践队秉承着往年“耕读天下,富厚日新”的传统精神来到娄底市双峰县。队伍共分为三个调研小……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查看全文 >>

历文院学社管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蔡和森纪念馆进行参观访谈

7月11日上午九点,学社管湘师双峰耕读实践队的“蔡和森小组”在指导老师姚老师和副队长赵慧的带领下前往了蔡和森纪念馆。首先小组成员对纪念馆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参观,然后在采访人员和姚…… 王雨琦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学科普进课堂 青春领航谱新篇

5月29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组织菁诚服务队赴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数学科普四点半课堂志愿…

多彩社团丨校团委举办2023-2024学年星级学生社团评选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水平,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打造校…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深化理论知识,厚植思想根基,近日,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

“星途觅意,追光寻迹”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锐意前行,说干就干”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最新发布

法学院开展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场宣讲会暨诚信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增强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6月5日下午,由法学院主办,法学院学生会资助管理部协办的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场宣讲会暨诚信教育活动在模拟法庭举行。威海市商…
法学院第三党支部携手社区开展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
端午近,粽香飘。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为传承我国传统节日,发扬社区文化,6月6号下午,法学院第三党支部携手博大花园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浓浓粽叶香,深深社区情”“2019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实…
舌战 ——读《论出版自由》有感
在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国会审议大厅里,面对着那些骄横跋扈的长老派,约翰·弥尔顿义正言辞,进行着慷慨激昂的答辩陈词。穿过时间的隧道,经过历史的打磨,我们依然可以听到他的真知灼见,掷地有声,“杀人只是…
泥与水的奇妙反应
要说西南科大最热门的选修课,陶艺课自然要位列其中,许多同学亲切地称它为“玩泥巴”课,就连教授这堂课的老师陈吉明也如是说:“同学们来做陶艺就是来玩泥巴的,但这又不同于小时候单纯的玩泥巴,陶艺课更…
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牵手天行健慈善基金会:为爱同行,再续康定情歌
6月5日下午15时,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与广东省天行健慈善基金会商谈已久的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广东省师德标兵、“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张位全老师,指导老师李同辉老师及本届“…
德州学院美术学院举办“最美诚信三行诗”作品征集活动
为贯彻落实学校2019年度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青年学子的文明诚信意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营造以诚信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德州学院美术学院以“…
岭南师范学院生科院召开农业专业硕士培育点行业教师受聘签约仪式
6月3日下午,生科院于教四D栋505室召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业专业硕士培育点行业教师受聘签约仪式。生科院刘锴栋副院长,王锂韫副院长、生物技术系主任卢冬梅副教授,袁红旭教授及各农业领域专家出席了本次活…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会顺利举办
6月6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申报会在艺术楼308顺利举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树诚信考风 做文明大学生
——智能工程18级辅导员说完满“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临近高考,学校期末考,诚信应考的问题便尤为关键。为做好大学生诚信考试相关工作,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诚实…
立构艺术趣享摄影
——智能工程学院17级完满班级集锦(一百三十六)工设1701班举办完满班级立体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