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于无声处》话剧

来源:沈阳城市学院美育教学部 作者:美育教学部

《于无声处》: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 1978年11月16日,由上海工人宗福先创作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轰轰烈烈演出。

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和剧本的发表,以及它在全国的广泛传播,有几百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

“于无声处”一词出自鲁迅先生1934年5月30日创作的七绝《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另有同名话剧,作者宗福先,创作于1978年,获文化部、全国总工会特别嘉奖;另有同名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79年,其主要剧情为:1976年初夏,受“四人帮”迫害的老干部梅林与儿子欧阳平,途经上海来到老战友何是非家;何由于诬陷救命恩人梅林而官运亨通;当他知道欧阳平就是参与“四五运动”而被全国通缉的“罪犯”时,他偷向“四人帮”告密;何妻当众揭发了他,女儿何芸也毅然与父亲决裂。

1978年,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创作、编排的话剧《于无声处》成为了我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1978年,经历“文革”的浩劫,中国百废待兴,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受到禁锢。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兴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话剧《于无声处》犹如一声惊雷,冲破禁锢,解放思想,不仅对于繁荣职工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更在艺术领域、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梅林和儿子欧阳平途经上海,来到老战友何是非家中,何是非过去曾诬陷梅林为叛徒,这次又得知欧阳平因收集“天安门诗抄”而成为被追捕的“反革命分子”,即向“四人帮”分子告密,欧阳平遭逮捕后,何是非的妻子、女儿坚决与何决裂。

《于无声处》讲述了青年欧阳平察觉到“四人帮”反对人民悼念、缅怀周总理,于是开始收集、整理、印刷并散发纪念周总理的诗篇,名为《扬眉剑出鞘》,诗集很快散播开来,“四人帮”下令追查诗集的作者。欧阳平的母亲梅林,战争年代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上海某进出口公司革委会主任何是非的性命,而欧阳平正是与何是非的女儿何芸相爱。但何是非投靠了“四人帮”,将女儿作为活礼物许配给上海民兵组织领导成员唐有才。一天,欧阳平热情洋溢地向何是非讲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宏伟场面,并将自己编辑的诗集《扬眉剑出鞘》送给他。何是非这才知道,原来欧阳平就是全国通缉捉拿的现行反革命分子、《扬眉剑出鞘》一书的作者,他马上打电话给唐有才,让他派人逮捕欧阳平。最后,何是非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话剧《于无声处》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作品演出季参演剧目,于10月27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震撼回归,这也是《于无声处》走过的第四十年。该剧由著名编剧宗福先创作、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苏乐慈导演,讲述了以1976年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的“四五运动”为背景的故事。

继1978年《于无声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第一次正式演出后,时隔四十年再度回归舞台。此前的2008年,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复排了这部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开思想解放之风气的话剧力作。时至今日,《于无声处》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度倾力打造这部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保留其思想精髓,真正用人性去表达那样一个情感冲突异常激烈的年代,让人物真正活在舞台上。

由宗福先编剧、苏乐慈导演的话剧《于无声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第一次正式演出,在“文革”过后的阴霾中,“人民不会永远沉默”,似一声惊雷炸响,惊醒经过十年浩劫后的国人,表达了人民群众正义的呼声。同月,《文汇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等各地报纸先后连载《于无声处》全剧本。一场政治运动触发了一出话剧的诞生,而这出话剧又成为另一场政治变革的前奏,《于无声处》见证了中国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民不会永远沉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央领导调此剧进京演出,之后便在全国广泛传播,有2700多个剧团同时排演了该剧,数千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于无声处》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于无声处》作为“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与《雷雨》《茶馆》等一起,被认为是国内十大不可错过的经典话剧之一。

就像苏乐慈回忆中的那样,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藏龙卧虎的年代,工厂、农场里有很多的文学爱好者、戏剧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机缘巧合之下,生活轨迹并不相同的宗福先、苏乐慈和来自各行各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们汇聚一堂。年轻学子的专注和投入,让人不由感叹:一部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把握了那个时代的脉搏,让无数后来者从中有所思,有所得。当我们看《于无声处》,不仅是重温那段历史,更是去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哪里来,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从哪里来。没有那样的思想解放,没有那时候的改革开放,是不会有今天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进程和变化。

一直以来,《于无声处》为何出自上海,也是文艺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对此,宗福先有自己的答案:“《于无声处》不是我一个人的、也不仅仅是我们剧组的,它是上海人对思想解放运动的一次表态。” 在他看来,历史上有两部《于无声处》,一部是工人文化宫自己排演的挺好看的小戏,还有一部是走上政治舞台、走进北京、走向全国的《于无声处》。“第二个《于无声处》,不属于我个人,而属于那个光荣的1978年,属于改革开放的大潮,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是一人之功、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而是顺应历史大潮被推上去的。我为自己亲身经历了中国那样的重要历史转折期,感到自豪。”宗福先说,“我想,我完全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不可能有《于无声处》,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该剧从这两家的复杂关系中,把当时人们的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联系以及所经受的特殊考验,有血有肉真实地表现出来,深刻地展示了在非常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感情、不同遭遇和矛盾冲突。

话剧《于无声处》成为中国话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它打破了文艺舞台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被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授予“戏剧舞台上的一声春雷奖”。当时的有关报道曾评论:“在中国文艺史上,很少看到一个戏剧曾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响。”

四十年后的今天,同样一个剧本,《于无声处》的舞美设计,以及在舞台美术的方方面面,都加了一点写意的、象征的意涵在其中。就像舞台上窗外透进的那一抹绿,在整个黑白灰比较压抑的基调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它告诉当代观众的是:为了达到这个正义的目的,人们付出了多少惨重的代价,人们经历了怎样的灵魂的苦斗、煎熬、博弈并最终升华的。正是这个过程深入细致的展开,感动了今天的年轻观众。与此同时,今年剧组又把已经85岁高龄的舞美设计周本义教授请了回来,在经过重读剧本、细致考虑之后,周本义觉得舞美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剧本本身就是这样提供的。但是他觉得在色彩上,要求色调是黑、白、灰,而不是那种非常饱和的感觉。为了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种压抑感,最后只是在窗外透出一点绿色,透出一些希望。

话剧《于无声处》成为中国话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它打破了文艺舞台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被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授予“戏剧舞台上的一声春雷奖”。当时的有关报道曾评论:“在中国文艺史上,很少看到一个戏剧曾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响。”

http://www.dxswb.com/xiaonei/3431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深化产学融合:苏师实践调研团在宁德时代感悟实践伟力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2024年4月10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赴福建宁德时代开展实践调研,此次调研活动旨在增强商科……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苏师商科调研团下党行: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2024年4月10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深入宁德下党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商科乡村振兴实……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激扬青春志,共话党旗红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为推动新商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增强商科师生的新商科实践能力,2024年4月11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激扬青春志,共话党旗红--“下党青年说”活动圆满落幕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为推动新商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增强商科师生的新商科实践能力,2024年4月11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激扬青春志,共话党旗红——“下党青年说”活动圆满落幕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为推动新商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增强商科师生的新商科实践能力,2024年4月11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实践报告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平台无比广阔”,而实践在青年施展才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育人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进行社会实践不仅……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小黄瓜蕴含大能量: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数字富农乡村振兴实践……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苏师学子三下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黄瓜+”助力农村发展

中国青年网淮安8月15日电(通讯员甘思)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要将电商和农村特色产业相结合,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为贯彻落实二十…… 甘思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深化产学融合:苏师实践调研团在宁德时代感悟实践伟力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2024年4月10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苏师商科调研团下党行: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2024年4月10日,商学院“交叉·融合·应用: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激扬青春志,共话党旗红——“下党青年说”活动圆满落幕

中国青年网宁德5月7日电(通讯员甘思)为推动新商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增强商科师生的新商科实践能力,2024年4月11日,商学院“…

山西农大公管山西省民政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苏顺生做客青年人文素质大讲堂

为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人文知识的传播普及,进一步了解政府部门职能构架,4月25日下午,山西农大公管院特邀山西省民政事…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特辑 研途奋进 梦想启航——陈晓萌

热烈祝贺2020级教育技术学一班的陈晓萌同学成功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考研之路是一段既崎岖又光明的征途,它如同翻越一…

最新发布

以爱之名,共同成长——班主任工作云端见习活动顺利进行
通讯员林雅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月24日下午,班主任工作云端见习活动于理科实验楼823会议室顺利进行。此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和浙江省、绍兴市张洁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主办,由化学学院2018级卓越班…
共拼党旗图,庆祝建党100周年
共拚党旗图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国力行的责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洛阳师范学院举办第二十二届“先锋杯”主题团日活动大赛。借此机会,国土与旅游学院20级地理科学团支部在A1-124开展了“…
毛笔书法庆百年建党
以毛笔书法庆百年建党--书法纪念百年建党团日活动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洛阳师范学院20级地理科学团支部于2021年3月29日特别举行了“庆建党一百周年”书法活动,由团支书担任主持人。毛笔书写,纪念百年党建首先…
首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校赛在我校顺利举行
经过前期的精心组织策划准备,4月9日晚19:00,由外教社主办的“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校赛终于在我校顺利举行。此次校赛,我校共计1300余位同学在线参与。此次大赛的目的是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
这里是天府之国,这里是美食之都,这里是国际枢纽——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多样丰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独特自然风光,盆地、绿洲、雪山、长江尽收…
【志愿服务】艺美童真 绘出精彩人生
“平遥特教中心”儿童成长帮扶行动以山西平遥特教中心学校为校外基地,定时、定期开展儿童帮扶,以“美术课堂”、“成长关爱”、“爱心捐赠”为主要形式,为特殊儿童送去关爱、助力成长。艺术传媒学院“平遥…
:“庆建党百年,书爱党情怀”
庆建党百年,书爱党情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引导团员青年爱党爱国。洛阳师范学院2020级地理科学团支部于3月29日晚齐聚A1-125教室举办书法团日活动,以书法的形式,庆祝党一百周年…
手绘——书画团
手绘是从事建筑、服饰陈列设计、橱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花艺设计、美术、园林、环艺、摄影、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手绘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精神——观烈士陵园团日活动为推动百年党史的宣传,2021年3月28日,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20级地理科学团支部举办了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先锋杯团日活动,参观…
数学与统计开展“学党史国史文明实践主题教育第一课”主题班会
本网讯(通讯员张晓彤王雨苗)为使广大师生在接受红色精神熏陶中增强家国情怀,2月28日晚,数学与统计学院于逸夫楼S505,S506,S508开展“学党史国史”文明实践主题教育活动,本次会议由学生代表主持,20级全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