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走小岗考察之路,记录乡村振兴足迹

来源:巢湖学院 作者:范智诚

大学生网报合肥8月22日电(通讯员 范智诚)为深入了解安徽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深刻体会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殷切嘱托,7月5日,巢湖学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路线——看乡村振兴新变化”实践团滁州组来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村开展调研活动。

7月5日下午15:00,小组成员抵达了凤阳县小岗村,与小岗村的党委副书记的关正景取得了联系并展开交流。在采访中,关正景首先为实践团介绍了当前小岗村的基本发展情况。自2012年展开高质量农田治理以来,历经十年,当前小岗村万亩左右的农田已经基本完成治理,90%以上由种粮大户们承包种植,剩余由当地有意愿、有能力的村民自行耕种。小岗村的高质量农田治理主要是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机械平整土地,将土地连接成块便于用大型农机进行农业生产,将原来不利于农机作业的小块农田连接成大块,同时降低农田的坡度。治理后的农田在承包经营和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上均有重大优势——种植成本下降了约50%,水稻亩产提升到了1200斤左右,小麦亩产到达了700斤左右。不仅如此,小岗村的农田治理也解放了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流入二三产业。

图为实践团成员就小岗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对小岗村党委副书记关正景进行采访。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李乔 摄

第一产业在响应总书记号召下有了质的的发展,此外第二产业在小岗村近年来也有重大突破。据关正景介绍,当前小岗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点,设置了小岗工业园区。通过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到达“筑巢引凤”的效果,尽小岗之所能为企业提供帮助,当前有盼盼加工厂、北大荒农服集团等企业落户小岗村,小岗工业园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小岗村的第二产业以深加工农产品为主,在利用好本村农业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小岗村的乡村振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在采访中实践团了解到,小岗村目前的第三产业发展具有特色。近年来小岗村发挥自身作为农村改革起源的优势,深耕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了以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当年农家、沈浩故居为代表的一系列红色景点,目前小岗村已被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18位按下血手印的老人如今还有9位健在,他们为游客们讲述当年的故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小岗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说起小岗村的红色景点,关正景这样感慨。

除了深耕人文资源在文旅上的优势,当前小岗村还广泛地发展特色采摘农业和研学基地。“下一步我们准备围绕小岗村的特色农田打造一条观光旅游路线,将观光旅游与研学基地结合,对孩子们强调不忘根本这一核心思想。”关正景说道。目前小岗村正致力于将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和研学基地结合发展,让孩子们真正走近田间地头,感受父祖的不易、农民的辛劳,期待以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不忘根本,真正达到研学的目的,使学生们有所收获。关正景表示,他很高兴看到当代大学生愿意深入农村一线进行调研,能够回到小岗探寻当年的事迹,这是新一代中国青年力量的最好诠释。“改革永远在路上并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应该真正落到实处来,而这种落实离不开你们这些青年学生的奉献。”他在采访中说道。实践团还了解到近年来小岗村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村民。在脱贫攻坚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小岗村上下集体思变求变,目前不仅在以一二三产业为代表的产业振兴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上也颇有建树。

在组织振新与人才振新上,小岗村通过吸收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方式来充实基层党组织,最大程度地利用好“三支一扶”的政策。同时从村集体财政中划拨款项,采取激励措施,以此吸引人才。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这些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同样也被小岗村村集体所关注着。为了落实两山政策,也为了村民日常生活考虑,小岗村进行了村民的集体搬迁,将村子里24个村民小组集体搬迁至3个居民小区,并且集中地为村民完善了基本的生活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小岗村也为村民做好了文化服务工作,不仅为村民提供了锻炼所需的音响设备,还不定期组织广场舞比赛和凤阳花鼓比赛以及播放宣传影片。

用关正景的话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岗人的生活可以用“十年一变化”来形容。从一开始的草房黄土路,到瓦房石渣路,再到前些年的平房水泥路,现在小岗村的村民已经住进了小区,用上了沥青路,人居环境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4A级风光,宜居程度大大提升。村子里考虑到了农业发展的需求,大型农机和日常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都存放在距离田地不远的农机大院里,让村民将居住生活与耕作劳动分开,这一举措也为提升村民居住环境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在教育和医疗这两项关乎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事上,小岗村也不马虎。小岗村从前些年就开始实行教育激励制度,用村集体资金来奖励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教师,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小岗村还大力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目前小岗村的教育在周围都具有一定名气,甚至会有周围村子的学生来到小岗村上学。在医疗上由于配套设施投入成本过大,人才引进难度大,小岗村由于种种限制,目前主要发展方向在于小病就地治疗,大病控制转移,通过驻村医疗点和专家巡诊制度结合,基本满足了村民的日常需求。

然而,小岗村的发展也并非没有不足之处。就关正景介绍,小岗村在产业融合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小岗村由于传统农业发展的限制,还是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当前主要是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和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第二产业主要还是以发展农作物深加工为主,对于第一产业具有相当的依赖性同时,以农作物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第二产业,其产值也相对偏低。第三产业主要还是旅游经济,也依赖于第一产业的带动。

除了产业融合的不足以外,小岗村的区域协作方面也没有较好的推进,困于资金和技术的积累,小岗村的区位优势相较于其他的传统农业村并不突出。关正景表示之所以目前小岗工业园的发展规模比前几年的发展放缓,主要是考虑到了企业挣快钱的现象显露。当前国家和地方把乡村振兴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政策补贴、财政支持力度相当之大。但与之相伴的是,出现了一部分企业拿补贴挣快钱跑路的现象,这给乡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损失,小岗村也存在类似的经历。所以,近年来小岗村加大了对企业的审查,从企业实力、企业意愿两方面入手,对企业入驻小岗村进行审查,以提升质效。同时,作为传统农业村,小岗村的基本农田占比很高,可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其实较为有限。小岗村上下一致认为保护基本农田是小岗村的发展根本所在,坚决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牺牲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样一来小岗村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限制。

未来小岗村将针对发展不足,一方面秉承着小岗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小岗村的大包干发源地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村子里的各类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另一方面也会审慎地挑选企业进驻,争取进一步发展产业振兴,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图景。

在和关正景交流完之后,经介绍,实践团成员又去采访了当地的一位种粮大户——程夕兵。程夕兵生于1963年,今年刚满60岁,依然坚持在一线劳动,组建了程夕兵农事服务中心、程夕兵农机大院,并于2016年在总书记考察中得到了总书记的认可与鼓励。在采访中程夕兵表示,目前我国农村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外出务工,家乡的田地交由他人承包耕种。这和2016年以来小岗村最关心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在农村人口加速外流的今天,保证粮食产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平衡人口外流和粮食安全的问题,他认为要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培养职业农民。“我认为未来只有职业农民才能适应这种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只有职业农民才愿意从事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程夕兵如是说。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程夕兵进行采访。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晨曦 摄

2012年小岗村开始进行高标准农田治理,提及小岗村的高标准农田治理程夕兵赞不绝口。他说从前全家种庄稼一年到头也种不了多少田,现在小岗村万余亩的土地不超过10个人就能全部耕种完毕,这种效率的提升无疑是惊人的。不仅如此,高标准农田的治理也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在治理前小岗村的土地不太连片,还有一定的坡度,无法利用大型现代化农机进行生产,只能采取传统的人工插秧,人工收割。农业的发展讲究时间,相差几天播种的作物产量就有可能大不相同。在没有治理前遇到农忙时只能让外出务工的家人回家,或者雇人进行农业生产,整体的人力成本是相当高的。而如今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开展的高质量农田治理整个的耕种成本下降了50%左右,农民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体力。

除了高质量农田治理,程夕兵还提到了“引淮济岗”工程。他在介绍小岗村的农业发展时说道,水源一度是制约因素,农业发展缺少了水源必然是空中楼阁。由程夕兵带头倡导,经有关机关审查批准后,于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被当地人称为“引淮济岗”的水利工程无疑为小岗村村民解决了大问题。

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注意到农机大院中间的空地上种植着两排水稻秧苗。这些秧苗长势喜人,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些秧苗都好似生长在水泥板上。在与程夕兵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得知这是获得国家专利的水泥板育苗方式。通过在水泥板上育苗,人们耕种时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型农机,在进一步保证秧苗栽种成活率的同时提升效率。此外,关于这些秧苗的品种,程夕兵表示这还是杂交水稻的秧苗品系,但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相较于初代杂交水稻有着巨大提升。

图为程夕兵农机大院里培育的两排水稻秧苗。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李乔 摄

提到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大院的建立时,程夕兵回想起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小岗村考察时的景象。他记得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说:“一定要好好干,祝你有个好的收入。”那时候的他就下定决心建立这个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大院,虽然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在现任小岗村党委书记和县长的帮助下,他获得70万贷款,解决了大问题,度过了难关。

“总书记都发话了,我肯定没有其他什么好说的。”程夕兵在采访中这样说道。如今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于心,投身于农业中去,为小岗村的乡村振兴新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实践团在小岗村的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瑞麟 摄

http://www.dxswb.com/shijian/6363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进行“以言正声,文明同行”文明教育辩论赛决赛

为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培养沟通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同学们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意识,发掘优秀辩论人才,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文法学院于5月26日在学院楼报告厅进行“以言正声,…… 王玥忻 白诗童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行“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圆满落幕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文法学院于5月29日在学院楼报告厅举办“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决赛,共有十八支优秀队伍参加…… 赵天露 郝晓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书汉字之美,传文化之韵——新乡工程学院汉字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汉字语言文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与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新乡工程学院于5月30日晚上7:30-8:30在南校区学院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汉字大赛…… 杜佳 白诗童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党委中心组开展党纪学习警示教育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纪律教育和廉政建设,提升法治意识和自律意识,文法学院党委中心组于5月30日下午在学院楼B108教室开展党纪警示教育学习,此次会议由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松梅主持,文法学…… 梁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为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对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与理解,提升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5月30日下午文法学院…… 梁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召开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员发展工作,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于5月22日上午在学院楼1-B-319教室召开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发展对象赵智慧同志和常淳同志为预备党员的相关事宜…… 王新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接收新党员大会

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于2024年5月22日晚上在学院楼1-B213教室召开接收新党员大会。本次大会由支部书记吕鹏洁主持,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参加。会议严格按照党组织接收预备党员流程进行…… 江梦丹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三党支部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用党纪党规校正思想和行动。5月22日,文法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张琦以“守党规,知党…… 马豪然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队六月再掀直播带货热潮,助力韶关

在成功助力韶关乡村振兴的五月直播带货活动后,“岭南生态液”突击队队于六月份再度发力,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持续推广韶关风…

西小寨村支教活动:用爱与知识陪伴孩子成长

5月18日,西小寨村村助与经管阳光团工委在西小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欢乐。上午,支教…

夏日支教,用爱播种希望

5月1日,西小寨村村助与经管学院阳光团工委共同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支教活动,至此,我们的第五次支教活动也在初夏的微风中…

“科技筑造梦想,志愿诠释青春”

“科技筑造梦想,志愿诠释青春”(记者聂瑶杨承哲李晓蕾)4月27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湖南省…

成长奋楫行路难,凝心笃行志鸿鹄

——记文学院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团支部团日立项活动5月9日下午,文学院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最新发布

赴南京历史宣讲实践小分队
赴南京历史宣讲实践小分队2023年暑假期间,为了“牢记历史,勿忘历史”,实践分队于是出发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8月20日,小组成员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我们在馆内…
学习党史提高自身修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
潜心教研,为梦导航
为了响应“十四五”规划号召,引导智力障碍青少年健康成长,国际特奥会青少年创新融合项目——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意”赴芜湖市培智学校智力障碍青少年特殊教育服务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6…
青春助力“夕阳红”,携手共筑幸福村-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开展暑期助老为老志愿服务
为践行“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志愿服务精神,7月13日至7月20日,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星火志愿服务队走进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奇南社区、青华社区等10个村社,以“助老”为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工…
坚持跟党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党史国情、社会发展、民生实际,增长经验阅历,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树立…
【化学与化工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志愿服务进社区,社区美丽新风景
在暑假这段时间里,为了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不忘苯心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打扫了社区的卫生,体验了社会中的平凡工作,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假期。为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运动心,大运行”西柚记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功举办小学体育娱乐活动
为宣传大运会,发扬优良大运精神,鼓励五、六年级同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排遣压力,2023年6月29日,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运动心,大运行”西柚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简阳市平泉小…
法润任心,以法护航
正值暑气时节,余等来至济宁就“法律明白人”相关问题进行实践调研活动。济宁市者,乃鲁国故都也,古称济州府,人文初祖黄帝、儒家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学家左丘明等历史名人皆出于此。然古之辉…
巢院学子三下乡:传递关爱,心系乡村
郎溪8月22日电(通讯员唐怡博)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巢湖学院赴宣城市青“心”守护,筑梦乡村实践调研团前往朗溪镇进行实践活动。该团队成员为吴倩、何凤、杨帆、黄越、…
河海大学南京“千乡万村”生态红线建设 调研宣传团赴江宁三地开展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今年4月22日全国范围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沿江区域有大量归属其中。在长期的生态治理与保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