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品非遗国粹,扬时代之帆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史佳敏

品非遗国粹,扬时代之帆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正确把握非遗的时代价值是实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要前提。为此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暑假社会实践队部分队员于2023年7月18日,来到十笏园非遗空间拜访了多位非遗手工艺人,在与传承人们交流以及切身体验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感悟良多。

图为实践队员来到十笏园非遗空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史佳敏 供图

传非遗工艺,续民族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非遗传承人是将命脉延续的桥梁,是他们然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永生。在拜访的老师中老猫花灯传承人李梅老师、面塑传承人孟祥祥老师等的手艺都是在他们的家族中代代相传。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谋生途径有限的年代手艺的传承或许只是为了有一门可以营生得到手艺,而现如今生产力高度发展,各种商品开始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就业机会众多,传统的手工艺由于生产周期过长、成本高等因素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此情形下,传承人们义无反顾的接下了手艺,这其中必定有着一份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情怀与大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值得庆幸的是,实践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们口中了解到,现在因为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非遗传承人们提供了保障。十笏园非遗空间正是潍坊市文旅局主持操办,通过项目答辩会选取了一些非遗项目,让手工艺人们在此免费开设工作室,通过集聚效应,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参观和体验非遗的场所,有效的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李梅老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史佳敏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刘志江老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宇琦 供图

体验非遗之繁,尽享非遗之美

实践队员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分别体验了风筝绘制、花灯制作、面塑捏制等工艺,在制作过程中,在画笔的一起一落之间,在灯纸的一折一粘之间,在面团的一揉一搓之间实践队员感受到了先人们绝妙的技艺与非凡的创造力。手工艺的制作需要的不只是一双灵巧的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静、安宁的心。实践队员体验的只是最简单的工艺和手法,但是仍然需要老师们不断地指导和协助,有时虽然老师只是简单改变了某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却仿佛就此被赋予了灵魂。传统的工艺往往都有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繁多的技艺手法,只有日复一日长期学习和不断练习才能够做到像老师们这般熟练的掌握。在生活节奏不断变快的当下,人们的心境很容易被社会环境所扰动而变得浮躁,也正是因此老师们的内心所拥有的平静与安宁显得这般可贵。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花灯制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史佳敏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面塑制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宇琦 供图

焕发非遗活力,绘就时代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受时代的冲击也面临着发展的种种困境,但是通过学校宣传、鼓励创新、保护和发展非遗传承人等途径,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不断地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学校邀请传承人在学校开设非遗兴趣课,既加大了对学生的非遗宣传,还提高了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老猫花灯传承人李梅老师正是在这个活动中收到了一名小徒弟。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继续传承下去,只有不断创新,结合现代工艺和高科技,开辟发展的新途径,比如非遗元素的多元应用、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等等。通过数字化、电子化科技建立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名录和传承人名录,并且定期宣传和展览,提高非遗在民众中的认识度。实践队员据了解发现大部分非遗传承人都会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进行直播来宣传相关非遗工艺和作品;通过淘宝、亚马逊等电销平台将工艺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正是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除了非凡的活力,并为新时代新篇章的绘就添上了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笔。

图为李梅老师的小徒弟帮助李梅老师制作花灯骨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潘宇琦 供图

图为非遗空间直播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史佳敏 供图

http://www.dxswb.com/shijian/6119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中国计量大学赴温岭湖漫进行五水共治调研

  作为中国计量大学的一名学生,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政策,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根据前期工作,我们了解到温岭湖漫近来存在诸多负面新闻,库区的生产生活垃圾…… 林婷婷 原创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实践杯班级辩论赛决赛顺利举行

6月4日下午2点,政法学院于惟义楼3303和3305教室举办实践杯班级辩论赛决赛,共计40余人参加。本次辩论赛的冠亚军争夺赛在23级法学…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仲夏赋雅趣,‘粽’享端午情”端午节主题活动顺利

2024年6月6日,政法学院于教工之家举办“仲夏赋雅趣,‘粽’享端午情”端午节主题活动,共计60人参加。本次活动由“粽叶飘香,…

材料示范学院(微电子学院)微光服务队开展“走马灯”社区素拓课程

6月2日的午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示范学院(微电子学院)微光服务队的苗盈翔同学凭借其扎实的组织能力,成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

禁毒宣传进行时|又是毕业季,青春不“毒”行

为深入推进毕业生毒品预防教育,提高学子的禁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6月6日下午,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于紫霄西区林庐社区为即…

毕业不失“yeah”青春焕光芒——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毕业生注入满满心灵正

为引导毕业生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人生新阶段、迎接人生新挑战,帮助毕业生减压焕能、助力远航。6月6日,由机电与信息工程学…

最新发布

实践长才干,支教悟真理
2023年7月6日,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文化速递实践队出发赴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山田完全小学开展为期二十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二十天里,在实践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山田完全小学校领导们的积极配合下…
鸢飞蓝天舞,古韵传千年
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坚定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
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凝聚乡村振兴硬核力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举,是培育农村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土地利用和制度创新的…
农村土地活性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GDP总值持续攀升,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于2020年实现了全民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新时代我国农村,随比不过欧美小镇,但也可谓小康也。但反观近年农村发…
重庆学子三下乡:小小村史馆,浓缩大文化
村史馆,是一个记载乡村发展历史、留存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探寻酉阳花田何家岩村是如何通过生产稻谷一步一步带领村庄走向富裕,2023年7月18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扎根稻田旅,寻觅非遗行”…
守护的日子
今天是星期二,太阳穿过地平线冉冉升起,孩子们来到了学校,在这个美好的早晨我开始了一天的音乐课教学活动。上午的音乐课堂上,我们精心准备了一首经典儿歌《两只老虎》,并以尤克里里的方式进行弹唱。当音…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麻金玉】社会实践感言
今天,我们来到了百色市平果县邓公山和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社会实践,这两个地方都我让受益匪浅。“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如斯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无数次…
谈笑入深寨,民谣结人心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响应,增强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帮助、紧密相连的关系,为提高黔东南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质量,赶赴杭师大黔东南支教“十年之约”,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湖北学子三下乡:呵护留守儿童的阳光之旅
本网讯(通讯员余靓)2023年7月7日,一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服务队第七天来到黄冈市英山县百丈河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让学生们走进农村,与留守儿童共度三天时光。这项活…
回味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回味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中国青年网开封7月10日电(通讯员郭嘉凯)2023年7月10日,为追寻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红色记忆”实践团前往位于河南开封的刘青霞故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