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访寻产业扶贫政策 绽放青春光彩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系 作者:扶安康

6月28日到7月2日我们扶安康产业扶贫调研团前往十堰市白桑关镇,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对白桑关镇产业及其产业扶贫工程的调研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深入贫困村,全方位的调研白桑关镇的产业发展现状。五天的活动紧张而充实,虽然疲惫,却又收获颇丰。如今,回望起,那五天恍如白驹过隙的短暂时光,不仅发现,自己收获了许多,除了调研过程中得到的丰硕成果,还有很多从未料想到,但让人回味无穷的宝贵经历与财富。首先,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次社会实践,我恐怕毕生都不会去关心、去试图了解这一隐匿于群山中的白桑关镇。而正是因为这次调研活动,我才得以走进深山,随着调查的深入,对扶贫的认识逐渐加深,扶贫在我的脑中慢慢的具象化,从单纯的假想慢慢变得真实,越发贴近它的本来面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知的路上不能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许我读书破万卷也读不到扶贫为何物,可是一次简单的走访便让我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这也提醒着我,学习终究不能脱离实践,亲力亲为比多少的言传有时都要有用。我们社会实践的一大重点是“产业扶贫”,最重要的两个:扶贫。这两个字对我们而言已经屡见不鲜。2020年中国计划将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在电视、广播中,精准扶贫已经说了不知多少次,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可是,贫究竟是什么样子,又应该怎么扶?对生长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贫穷似乎是一个离我们相当遥远的词汇,我们呐喊着要去调研产业扶贫,可真正的贫困是什么样子,又有多少人能够说出来?当我真正的走上这么一遭,真正进入到这个贫困镇,走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生活中,我才恍然发现贫穷原来是这样,真的有难以蔽雨的房屋,真的有一片泥泞的小路,真的有整日劳作于田间地头,只为了一顿饱饭的人。真正接近这一切后,我才明白贫穷这个词从未远离,他就真实的发生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这时,我才终于认识到中国为什么要倾尽所有,去进行精准扶贫,去力求全面小康。当然,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也正是有了这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让我真正认识到何谓产业扶贫。对我们而言产业扶贫仅仅是一句话,可对真正处在贫困中的人们来说,那是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而产业扶贫也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正正在带领一批贫困民众走出贫困,走向富足。因为此次调研活动,我们终于切身体会了扶贫工程的重要与伟大,也让我们对中国切实贯彻精准扶贫,带领广大人民不如全面小康阶段的壮举感到肃然起敬。生为中国人,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是幸福的、快乐的,也是骄傲的、自豪的。一次为期五天的调研,收获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充实,更有精神上的提高。这是一次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产业扶贫的神奇,让我们发现了难以言喻的景色。这是一次见识,让我们见识到何为贫穷。这是一次学习,让我们明白人要走出舒适,勇于发现;让我们了解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才会悟出真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产业扶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理解了产业扶贫对当代中国的巨大影响;理解了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重要意义;理解了产业扶贫对贫困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产业扶贫不只是一个举措,而是由多少人燃烧青春与智慧,共同凝结出的累累硕果。当然,扶贫工程还远没有结束,未来,还有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也更加迫切地需要更多人的加入与付出。距离2020年全面小康的最终目标只剩下一年时间,脱贫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关注与奉献。渺小的你我也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力,助力这百年大计的最终落实。产业扶贫,我们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wb.com/shijian/2443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工艺传衍,匠心漆梦——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

工艺传衍,匠心漆梦——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团日立项活动4月12日上午,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前往福州漆艺术苑开展主题为“工艺传…… 福师大文院22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跨越山海,共沐经典

4月以来,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与福建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联合举办以“一书共读生童趣,两地相邀传文思”为主题的直播授课活动,共读书目为《小王子》…… 福师大文院22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漆焕新生,文火不熄 ——记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团

12月5日上午,文学院22级汉语言(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前往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开展了以“漆焕新生,文火不熄”为主题的团日立项活动。活动伊始,支部与博物馆取得联系,确定采访…… 福师大文院22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以艺载道,后会有漆 ——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

12月7日下午,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团支部、文学院青协、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协共赴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开展了以“以艺…… 福师大文院22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思学践悟,行远自迩 ——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

11月19日晚上,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于邵逸夫楼513室开展了主题为“思学践悟,行远自迩”的团日立项活动。本次活动中,支部成员以四个小组的形式对选定的著作系…… 福师大文院22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流光溢彩,巧绘神思 ——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

11月24日晚,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于仓山校区邵逸夫楼513室开展了主题为“流转而生真国色,一漆会艺美无形”的团日立项活动。活动开始前支部结合实际情况购买数…… 福师大文院22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工艺传衍,匠心漆梦——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

工艺传衍,匠心漆梦——记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团日立项活动4月12日上午,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

跨越山海,共沐经典

4月以来,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团支部与福建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联合举办以“一书共读生童趣,…

爱国奋斗担使命,青春聚力逐梦行——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22级本科一班

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22级本科一班团支部先锋杯团日活动爱国奋斗担使命,青春聚力逐梦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走进中医之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团队志愿者们进行了题为“走近中医之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论”的宣讲,让听众们走进中医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宣讲开…

青春展风采,运动向未来——中师专业趣味运动会

青春展风采,运动向未来——中师专业趣味运动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体育文化自信,彰显体育文化…

最新发布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为梦前行
7月2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留梦守心志愿服务队为响应学校号召,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郧西县土门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开展了“情系山区教育,筑梦留守儿童”的主题的支教活动。志愿者…
羁途旅归
沿着来时路,踏上归之途。从晨曦中企盼而去,在余晖中怅然别离。同一趟车,驶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同一片天,换了容颜,没有那般明净澄澈,光亮中你微笑的面庞,热切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空洞的心就此填满,…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为你前行
7月6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小火柴——留梦守心志愿服务队赴郧西县土门镇托管中心,开展为期35天的大学生暑期志愿活动活动。据悉,此次活动以“情系山区教育,筑梦留守儿童”为主题,走进农村…
情系白桑,心系扶贫
积极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选择以产业扶贫为内容,让我们能够去了解中国精准脱贫的政策和实施情况,了解国情,更细了的了解十堰市白桑关镇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种种情况、举措,倾听村…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记外国语学院欢送大四学子实习志愿者服务活动
10月8日,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大四学子即将开始校外实习,将带着满满的期待离开校园。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的志愿者们热烈欢送其出发。早晨6点40分,伴随着初秋的凉风。志愿者小分队在东湖学生公…
“青春建功大扶贫”脱贫攻坚·青春助力扶安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扶安康社会实践团队在2019年10月份下乡调研。本次社会实践中走访十堰市白桑关镇,针对当地农村产业扶贫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以便更加深刻了解产业扶贫…
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记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第十八届团委学生会(暨第六届学风文
10月9日七点半,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第十八届团委学生会成立大会于大成厅隆重举行。莅临本次会议的有关工委副主任彭冬阳、人文与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臻老师、学工组彭阳老师、李婷玉老师、19级辅导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人文与外语学院本科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主题教育会议顺利开展
10月10日下午四点半,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于第九教学楼北408教室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本科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主题教育。主讲人为党支部书记彭阳老师,本科生第一、第二学生党支部成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我院开展学生干部座谈会及学生干部工作考核调研会
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使我院学生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2019年10月11日中午11点50,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于唯理楼514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生干部座谈会及学生干…
手指在红绳间穿梭,花样在尝试中成形,文化血脉在一言一语间传承。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场始料未及的停电结束了此堂课的教学。启为创新的队员们只能放下手中的针线,恋恋不舍地望着老师。一堂课下来,大多数队员已大致掌握倒编的基础编制方法,拿着自己半成品给老师进行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