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贵州非遗保护亟待破解“六大难题”

来源:山东管理学院 作者:庞金睿 李云韶

贵州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非遗大省。贵州的非遗保护工作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存在着诸多现实的矛盾与困境,以下“六 大难题”亟待破解:

第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省一些县、乡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地位不明确, 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不能以通行的市场化观点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 产,不能一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到是否有开发利用价值,是否能赚钱,而不是深入细致地、脚踏实地地做好普查、抢救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各地文化工作中的排位较后,未列入考核目标,而成为一个可做可不做的工作。

第二,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 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基本都设立在文化部门内部,特别是今年大多数地区政 府机构改革后,文化局已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局了,而是好几个局合并,人员也就相对减少。很多地方(特别是县级)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工作机构的不独立不稳定,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而 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形成了除突击完成申报工作以外,普查、数据库建设、资料研究整理、项 目及传承人保护等常规工作没有人做的局面,既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又影响工作的持续 开展。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

第三,“重申报、轻保护”现象严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重申报、轻保护,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我省大多数地区在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时,确实是下了大力,一旦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名录后, 一些工作也就停了下来,只是在每年申报经费的时候,把这些名录当做经费申报的项目,没有采 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有的地方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使一些好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面目全非,破坏了非物质文化的原真性。轻保护现象,导致濒危项目抢救滞后。如“大方漆器”,原来是与“扬州漆器”、“福州漆器”齐名的全国三大著名漆器之一,作为国家级名录 中唯一的少数民族髹饰技艺,其中的暗花、赤沙和堆雕技艺是国内独具特色的,但现在大方县不 仅漆器生产厂房破败,企业生存举步维艰,而且“大方漆器”也早已不在三大著名漆器之列。

第四,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普查到挖掘,从人员培训到资料整理,从规划保护到抢救利用, 都需要资金作支撑。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虽然省级财政安排了一定的专项保护经费,但从全省情况看,总体投入仍不足,开展保护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市(州、地)、县两级财政, 大多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仅是中央、省财政的补助资金,“等靠要”思想严重。项目申报成功后,经费投入不足、保护程序跟不上。

第五,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有待加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之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学科之间必须协同配合;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力量, 让广大群众自觉担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而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 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尚处于观望状态。而我省目前的现状是,从省到市到各县、区只有文化、民族事务、部分学校在长年开展抢救、保护、 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抢救保护工作大部分停留在学者、专家和少部分热心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人士和文化、民族事务等业务部门层面上。

第六,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参与人员越来越少,传承者和受众群体均出现明显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但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经常性、长期性的展示平台,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时代精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要求,受众群体落越来越小,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在中 老年人中还具有一定影响,而年轻一代大多对其不了解、不熟悉,更谈不上热爱和保护、传承。

此外,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受经济利益驱动和外界主流文化的影响极大,大部分在初中毕业后 均会选择外出务工,一来不愿学、二是没有时间去学。目前我省广大农村均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仅在逢年过节时回来,甚至几年不回来,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传承人严重断层现象。

http://www.dxswb.com/news/668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食品营养知识分享交流会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食品营养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多谷乐冻食育教育团于2024年5月31日前往清丰县大屯乡初级中学开展食品营养知识分享交流会,此次活动由食…… 张成翔 多谷乐冻食育教育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关爱老人,反诈同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电信诈骗成为了一个威胁社会安全的严重问题。为了提高老年人的防诈意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队六月再掀直播带货热潮,助力韶关

在成功助力韶关乡村振兴的五月直播带货活动后,“岭南生态液”突击队队于六月份再度发力,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持续推广韶关风…

西小寨村支教活动:用爱与知识陪伴孩子成长

5月18日,西小寨村村助与经管阳光团工委在西小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欢乐。上午,支教…

夏日支教,用爱播种希望

5月1日,西小寨村村助与经管学院阳光团工委共同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支教活动,至此,我们的第五次支教活动也在初夏的微风中…

“科技筑造梦想,志愿诠释青春”

“科技筑造梦想,志愿诠释青春”(记者聂瑶杨承哲李晓蕾)4月27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湖南省…

最新发布

苏大学子下乡义诊,脑卒中预防理念深入人心
2024年2月3日,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医学院的滴血识卒团队走进了苏州市郊区的乡村,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同时开展了脑卒中预防理念的科普活动。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
探文创之路,品传统之美
探文创之路,扬传统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热门IP结合路径,…
使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使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通讯员:吴颖菲)回望历史之硝烟弥漫,纵览山河之锦绣蓬勃。五千年中华历史,曾有过辉煌,也曾有过忐忑,在这片热土上中华儿女书写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
以爱筑桥,守护童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习总书记的内心始终关心着青年成长与成才,为了响应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
走进胶州剪纸,感受指尖上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艺术,让非遗在当今凸显社会价值,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助力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章续写·文化探骊”文化传承实践队队员们在指导老…
精传承之技艺,开创新之蹊径
绒绣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优秀工艺。绒绣以新颖、别致、细腻的工艺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绒绣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工艺,更在于其传达的文化内涵…
探寻双“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新时代青年肩负乡村振兴重任、践行乡村振兴使命担当是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4年1月,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走进晋江,感受熠熠智慧
2024年1月26日,福建农林大学“扬晋江经验之帆,塑爱拼会赢之剑”实践队赴晋江经验馆开展社会实践学习活动。晋江经验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晋江经验”为主题的展馆,是晋江对外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馥郁民俗赓继,传统韵味绵延
在烟台璜山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展示烟台地区丰富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二月二日上午,我们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有幸参观了这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当地民俗和特色文化。在此次参观中,我们收获颇丰,…
扫雪除障碍,融冰暖人心--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扫雪除障碍,融冰暖人心2024年2月15日社区青春行动小分队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柏行村进行扫雪社会实践活动,扫雪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帮助了村民的同时自己也有了深刻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