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乡土之思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郭振帅

《乡土中国》是费老采用散文随笔写出的一本真实的理论抽象著作,是对具体农村调查的初步提炼。此书描写的中国乡村社会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乡村,在时间上,它不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乡村实际,在空间上,它也不是任何一个地域的中国乡村实际。他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国民性格以及这种结构和性格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不是一个系统的百科全书似的分析,而是一个个结点的分析,通过选取植根于乡土的中国社会最典型的十四个结点,希望以此剖析这个社会的脉络。以结点来观全局,观念制胜,非常精彩。本文我想着重通过分析费老所提出的四种权力,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思考。

在“无为政治”里。费老总结论权力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社会冲突和剥削统治产生了权力,一种认为社会合作和社会分工产生了权力。一个来自于暴力,一个来自于契约。费老认为两者并不冲突同时存在,前者成为横暴权力,后者称为同意权力。接下来费老认为中国乡土社会这两种权力都很微弱,因为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剩余价值不多,横暴权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被陈胜吴广之流推翻;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基本上自给自足,“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关门自给。”所以依赖社会分工存在和壮大的同意权力也很微弱。最后费老说“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维持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在“长老统治”里,费老在上述两种权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化权力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或者说是爸爸式的。家长对孩子的权力是既非横暴又非同意的,是基于血缘事实和社会经验的。孩子们必须遵从长辈的意愿,以适应这个他并不了解的社会,他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父母并不从教育孩子这件苦差事上面得到实际的好处,父子之间也没有本质的利益冲突。但是“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的手下过日子为难过。”孩子们受到的教化是全方位的、深入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而且教化的权力由于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又扩大到成人之间,这就是长幼之别,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长幼分得这么清楚,兄弟姊妹叔伯,每个前面都要加一个数字“大哥”“三姐”“二叔”,相比之下,英语中只有brother、sister、uncle等。

在“名实的分离”中,费老又提出了时势权力的概念。与教化权力产生于社会继替不同,时势权力产生于社会变迁。哪个占主导是由社会变迁的速率决定的。如果社会的变迁速率慢得和社会继替的速度相同,那么就没有革命的需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社会变迁被父子之间的更替消化掉了。但是社会变迁快到社会继替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出现“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旧的传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加速的改变和革新了。这时候就会出现“时势造英雄”,由有才能的人出来充当文化英雄或者政治英雄,推动社会向前变革。从这个角度看,苏俄的专制统治和沙皇的统治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横暴权力,而前者是时势权力,社会主义者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充当了文化英雄的角色,带领苏联国家和人民加速实现现代化。这样也可以理解英国为什么可以不流血的实行各种富于基本性的改革,就在于社会的领导者可以及时顺应社会变迁和历史潮流,所以不致发生流血革命。

综上,费孝通先生提出权力的分类如下: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教化权力),四是社会变迁造成的时势权力。但我认为他对权力的划分尚不构成系统,是由事例而抽象出概念,划分边界模糊,难以解释全部权力类型。

第一,时势权力与其他三种权力不同,它具有一种暂时性的特点。在短暂的交替时期过去后,往往会发展成为横暴权力(如太平天国),或者失去权力(如斯巴达克斯)。

第二,媒体和舆论领袖的权力也很难被归入费孝通的权力体系,他们引导着舆论,影响大众对时局和世界的态度与判断。这种权力不具契约,所以非同意权力;没有强制,所以非横暴权力;不完全脱胎于礼教传统,不能等同于长老权力;也不必然发生在社会交替动荡时期,因为媒体和舆论领袖的影响多数是日常性的,所以又非时势权力。如果采用费孝通先生的具象赋名规则,也许可以称之为“话语权力”。

第三,费孝通先生的“同意权力”概念是一种契约关系下的权力。而“横暴权力”“长老权力”和“时势权力”,包括上文中提到的“话语权力”,都属于没有明确契约关系的权力。也许可以按照“契约权力”和“非契约权力”来分类,在两大类前提下继续细分,结构上较为清楚也不易遗漏。

以上便是我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四种权力的拙见,或许仍有诸多不足。我也已在乡村中生活十八年之久,对此更颇有一番感触。当然,今日之乡村与费孝通先生时的乡村已有较大不同,需结合时代特点来辩证看待。

http://www.dxswb.com/art/6482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重温建党先声,感悟红色文化” ——参观新民学会旧址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探忆峥嵘路,学思悟践党先声,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新时代青年在伟大红色文化的激励下…… 曹湘 罗珍洁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大学生网报报道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传动平安”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浮光

为展示学生视角下的社区新气象,增强宿舍团体的凝聚力,鼓励学生们通过创意表达自我,提升宿舍社区的文化氛围,5月9日—6月…

大学生网报报道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践行绿色理念 共绘生态新篇”主

2022级动画1班及2023级2班团支部举办了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同学们纷纷拿起相机,捕捉校园内外的绿色瞬间,而2022级…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慈心一日捐”志愿公益活动

为了弘扬“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公益意识,培养奉献精神,6月12日,传媒…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志愿服务实践纪实(一)

为弘扬西柏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维护社区稳定和谐,助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6月10日,聊…

闽南科技学院举办第十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四届学生社团文化

6月2日晚,“艺术点亮校园文化润泽心灵”——第十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四届学生社团文化巡礼月闭幕式晚会在美林…

最新发布

中量大学子传递爱心,温暖童心
为了给需要帮助儿童提供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中国计量大学爱育启航,“支”在远方支教实践团前往海宁市西山社区爱心教室进行支教活动。活动期间,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
丽院学子:畲风衔共富,青悟浙丽红
为深刻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八八战略”二十年于浙西南畲乡带来的蜕变与发展。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畲风衔共富,青悟浙丽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活动,以青年…
览红色故地,品红色精神
览红色故地,品红色精神中国青年网盐城8月20日电(通讯员杨雨欣)2023年8月20日,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重温红色经典,感悟先辈荣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杨雨欣前往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的新四军纪念馆进行考察…
研之想象力
文章书名为社会学的想象力,作者米尔斯在书中始终让我们反思一个核心问题:社会学家应如何想象?又在后文给出社会学家应直面时代的大问题、社会学研究不可脱离历史维度和社会学研究必须基于研究者自身的体验…
湖医学子三下乡-情暖人心,爱满人间
本网讯(通讯员胡冠萍)为掌握青少年慢性病现状及其相关帮扶政策,提高民众对慢性重疾青少年的关怀意识。7月7日,花开迎春向阳而生社会实践队深入夏家店社区和三桥社区,开展以“情暖人心,爱满人间”为主题…
中量大学子暑期守护食安行动
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老年群体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7月17日上午,社会实践小队到云涛联合社区开展食品安全——乳制品…
追寻红色革命印记,探忆先烈峥嵘岁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望来路,踏新程,重访大别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8月16日前往安徽省六安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
为爱上色的旅途--小白衣支教日记
通过这次支教我发现支教活动的意义在于多方面,支教可以满足大学生渴望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此外,支教还可以让不同地区孩子通过支教老师得到一扇可以看见外面美好世界的窗,激发他们的…
生命因有爱而美丽--小白衣社会实践感悟
支教是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参加的队员都受益匪浅。短短的十几天的支教是大家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段珍重的回忆。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眨眼十几天就过去了,支教的生活很…
为自己引路,为他人点灯--小白衣实践感悟
此次支教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一个温暖我心的惊喜。“支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期待,能够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像我的综合素质、备课、教学等的能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