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农村教育困境——村民们的选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刘尊严

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工进城务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学生随父母进城随读导致的农村学校生源急剧下降的问题;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导致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理念问题以及综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学科教育和非学科教育)。

农民的温饱被解决,人们的需求层次便开始提高,“发展”成为了要务。“现在人生活水平也好了,不像以前,好像粮食都不够吃,现在都吃不完”。建国后,农民的身份地位不断提升,20年前,农民的地位逐渐下降,农村和农民不得不吃力追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

农民若想摆脱身份束缚、以较少劳动换取更多收入,就需要从事非农业劳动。现在不少农民都认为“取得好学历,就能拥有好工作,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当非农业劳动成为地位上升和经济状况改善的重要途径时,教育便成为了实现身份跨越的门槛。农民以往难以获取到的教育资源,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他们有机会接触现代教育。无数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出现后,农民们开始把希望寄托于教育:以最可靠的手段,教育成为了改变身份的捷径。就这样,农民被卷入教育洪流。大量的学生开始竞争,流入社会的劳动力也在增多。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学历成为筛选劳动者的门槛。学历文凭成为村民眼中迈向美好生活的入场券:城市代表着富足美好,乡村代表着贫穷艰苦,乡村教育也随之变得应试化、边缘化,仿佛完成教育,就能逃离农村的苦海。按照这个逻辑,农村教育的功能就变得狭隘了,仅是利己主义的功利目的。

义务教育仅有九年,要想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就不得不自费上高中、大学。一方面,教育资源和受教育人数的激增导致了文凭的“通货膨胀”,知识成为付费经济下的一种商品,教育成本陡然增高;另一方面,伴随着文凭的贬值,农村的教育资源并未获得本质上的改善,“村里学生太少了,都去镇上上学了”,看似村小学逐渐被镇小学取代,但这一过程并未完成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升级,村和镇的乡村教师彼此间流动、调动频繁,本质上是同一批老师,教学水平也是不分高下的。教育成本升高和教育质量较低的矛盾在农村变得尤为突出。这样以来,城乡教育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借助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农民家庭也只是少数,或是通过孩子自身的天赋,或是通过家庭的支持。

此外,人口流动也对农村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发展稳定的农民举家搬迁至城市,农村慢慢变得空心化,乡村教育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大坪村难以留住人才了。若不是自身喜欢乡下生活且有稳定经济来源,几乎没有青壮年劳动力愿意留在农村。一位在镇上开饭店的大坪村年轻夫妻说“我们是不喜欢、不想出去打工的那种,我们就喜欢在家里。因为农村的生活节奏慢…在农村哪怕今天买不起饭吃,我可以种田”。农村的就业岗位少、工资也较低,所以大多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提高经济收入。

外出务工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能力普遍偏低,加之大中小城镇存在的对进城农民的制度和文化排斥,导致他们在城市中无法接触到优质的工作资源,空间的位移无法为他们带来身份地位的流动,他们依然要靠大量体力劳动换取相对少量的收入。

当初代农民工发现仅靠外出无法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收入和资源时,便想到用知识实现地位的上升,从而实现经济地位的提高。所以目前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是取得了高中及以上教育文凭的群体。这一群体有眼界和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取得一定成就后,为了给下一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同时也为了方便照看,大多选择把孩子带至身边。这些能够走出去的孩子相较于留守孩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农民身份和贫穷的代际传递;而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们只能接受农村教育,不少留守儿童还会因家长的忽视产生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大坪村由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有很多:厌学、脾气暴躁、抑郁以及生活难以自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双亲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村民家庭很希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受自身能力和调研重点的局限,我们并未对这些家庭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大坪村妇联主任也在长期重点关注这群问题孩子,但未能很好解决这类问题。羊角塘镇的学生家庭于是出现了分化的现状:有经济条件和教育意识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至镇以上的地方读书,以求孩子能够走出农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守在家中由老人照看的家庭,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受教育资源的制约较大。

http://www.dxswb.com/art/6311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机设2004团支部“热血乒乓”乒乓球班内对抗赛顺利开展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其作为一项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还能为机设2004团支部留下珍贵的回忆。因此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帮助放…… 刘炎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机设2004团支部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同时提升支部成员的凝聚力,机设2004团支部于2024年5月24日下午14:30在主楼217教室开展党史知识…… 刘炎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机设2004团支部“轻羽飞扬“羽毛球班内对抗赛顺利开展

羽毛球作为一项将全身力量与战术技巧完美结合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还能为机设2004团支部留下珍贵的回忆。因此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帮助放松同学们心情,享受大学生活的…… 刘炎 武汉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排球赛

排球是永远向上的运动,你是否被排球比赛中飞速的传球、迅猛的扣杀、精妙的配合所深深震撼?你是否渴望在现场感受热血沸腾、…

机设2004团支部“热血乒乓”乒乓球班内对抗赛顺利开展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其作为一项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还能为机设20…

闽南科技学院成功举办“思辩风云 谁与争锋”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校园辩论赛决

5月22日,闽南科技学院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校园辩论赛决赛暨校辩队选拔赛在康美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

喜讯 |闽南科技学院“曙光”青年宣讲团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

近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共青团河北省委、中共石家庄市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联合公布了《2024年全国大…

中北大学22070541团支部 强国建设逢盛世,挺膺担当献青春”主题动员大会

#22070541团支部##团日活动动员大会#22070541团支部于2024年5月12日晚上7时,在15309教室开展了以“强国建设逢盛世,挺膺担当献青春”主…

最新发布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一个酷暑的季节,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份无闻的付出,一段青春的成长。七月骄阳似火,但心里的感动、温暖,却如一场不期而遇的甘霖,浇灌了我整个盛夏。转眼间,三下乡已经结束,五天的时间不长,但在这短短几…
基层基础教育的希望与出路
农村教育问题可尝试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突破:(一)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我国推出并落实了城乡共同体学校、集团化办学等方案;不少学者也支持构建城乡教育融合机制,华北…
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
乡村振兴,幸福农民
乡村振兴,幸福村民乡村振兴在可执行层面开始启动,这是时代的机会,更是每一个爱农村的人的机会,一定要赶快启动起来,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乡村振兴战略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但是随着2020年脱贫攻…
重温党史,聚焦初心
为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发掘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7月7日,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西安市长安区周边的村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
艺术点缀乡村,共创美好家园
艺术点缀乡村,共创美好家园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一队来到赵棚镇。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院组建并分配了一支13位学生的队伍,…
曲园学子暑假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夏季水上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现在已经进入暑假,为提醒广大市民重视水上安全,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宣传和普及防溺水相关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防溺水意识,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水平,8月1日,我们来到烟…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科技筑梦,智引未来
大学生网报重庆7月10日电(通讯员佘妮娟孙云龙曾春华)为培养小朋友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好,科普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小朋友们的动手创新能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学院“萤火虫”三下乡社会…
寻访红色足迹 凝聚青春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深化“四史”学习、弘扬革命精神,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先后前往白道峪小学革命旧址、红七十四师司令…
实践感悟-感悟乡村振兴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除了对调查内容的感悟,还有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团队的新理解。完成实践队伍的组建后,队长将队员召集到学校,团队协作:从确定主题到分配各自的工作任务,从初期工作的开展到后期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