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鲍勃-迪伦的才华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比?

来源:综合 作者:南方周末 刘悠翔

诗人西川认为,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实际上就是颁给那一代人。图为1960年代的鲍勃·迪伦和民谣歌手琼·贝兹。(东方IC/图)
  诗人西川认为,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实际上就是颁给那一代人。图为1960年代的鲍勃·迪伦和民谣歌手琼·贝兹。(东方IC/图)

  “这人写的什么?”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诗人西川的朋友这样问。

  诗人于坚身边,也有很多人大摇其头:诺贝尔文学奖不应该给鲍勃·迪伦,应该奖给专业作家。

  1995年,西川的朋友送他一本七百多页厚的鲍勃·迪伦的英文歌词集。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的西川很喜欢这些歌词,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大部分的歌,唱起来会是什么样。多年后,西川在美国听了一场U2摇滚乐队的演唱会,主唱Bono说,他不习惯于对两万人以下的听众讲话。

  经历过那个“群情激奋”的音乐现场,西川领悟到鲍勃·迪伦的“读法”:“不是我们过去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诗,(而是)灵魂深处有一个振荡。”

  “就歌词来讲,我也很喜欢那些诗。”于坚向南方周末记者评价鲍勃·迪伦,他从这些歌词里,读出了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二者在他心目中都指向“诗的本源”。

  听完鲍勃·迪伦,写了一些“摇滚”诗

  南方周末:什么时候接触到鲍勃·迪伦的?

  于坚:1980年代。我们是通过打口带,更早一点是读“垮掉的一代”的诗,慢慢延伸到鲍勃·迪伦。金斯堡1985年的时候来过昆明,在云南大学外语学院作过一次演讲。

  我们和之前的朦胧诗那一代人不一样,朦胧诗人可能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但是1980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我们就接触到这些东西,基本上还不是在文学的意义上接受他,是在生活方式上来接受他。1980年代我在昆明,尚义街6号的朋友那时候都跳迪斯科,留长发,弹吉他。

  迪伦通过歌告诉我们,人还可以怎么样去生活。我觉得有一种非常强大的魅力,精神性的吸引力。1980年代到现在,中国一直处于物质主义愈演愈烈的方向,好像每个人都在追求同样的生活模式。但是鲍勃·迪伦和“垮掉的一代”,将对这种生活的反抗,通过唱歌也好,跑到印度去寻找宗教体验也好,表达出来,都是要有和主流不一样的东西。

  最重要的,他告诉我们一种面对死亡的方式。在受物质主义强大影响的时代,人特别害怕死亡,拥有越多越害怕死亡,但是鲍勃·迪伦的这种精神让你感觉到可以以一种超越的方式去面对死亡。鲍勃·迪伦今年75岁了。所以他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种宗教的东西,是一种艺术的、诗的宗教。

  西川:我接触的时间很早。我年轻时是愤青,当时鲍勃·迪伦的有些歌,实际上我还不知道他怎么唱的,但我觉得歌词特别合胃口。后来1995年一对比利时的夫妇,送了我鲍勃·迪伦1962年到1985年的歌词集,七百多页。鲍勃·迪伦的歌词非常棒。我跟朋友聊,有人觉得他的歌词不够好,大家读的可能都是中文。他的英文其实很好,很经典。最早还是知道他的《答案在风中飘》,“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那太棒了。

  南方周末:鲍勃·迪伦对你产生过什么影响?

  于坚:1980年代我受“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写一种我自称为“摇滚”的诗:句子很长,一行有11、12、13个字,节奏很快。那时候我也喜欢弹吉他,想找一个大篷车,约上几个诗人,到处去朗诵这些诗。这种诗可以又念又唱。

  2015年我去法国,他们让我去一个中学朗诵,我就朗诵了早年(20岁)写的诗,中学生非常喜欢。翻译受到我情绪的感染,把法语也念得像摇滚一样。有时候在诗歌朗诵会上,我也会把我的诗,念和唱混在一起。

  “他的才华,可以和莎士比亚相比”

  南方周末:从诗的角度来分析,鲍勃·迪伦写的歌词有哪些创新?成色如何?

  于坚:就歌词来讲,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诗。他的诗既有抒情的,也有《像一块滚石》的那种。看上去不知道什么意思:滚石到底是什么?但是你又觉得里面充满了含义。这首诗里面有一种禅宗的效果,像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仅这一首诗,他就是一流的诗人。这样的诗他还写过很多,而且他的诗风格很多样,根据表达的对象、感觉不同,他可以写得非常抒情,直截了当,也可以是后现代风格的。

  《答案在风中飘》就很抒情,我去年在昆明搞一个诗歌活动,还专门叫学生演唱这首,但他们完全没有听过,他们只能唱一些周杰伦这样的歌,让我很失望。实际上鲍勃·迪伦在中国已经很陌生了。

  西川:姑且不说他创新。这些年来,中国诗歌界所接受的外国诗歌,基本上都是书面的、精英化的,越复杂越好。从一个读精英诗歌的人的角度,可能会觉得鲍勃·迪伦的趣味正好相反。我们喜欢的大多是那种语言、思想都有一定复杂性的诗。

  但是在西方,在非洲,有一套东西,叫Lyrics,中文翻成抒情诗,实际上就是歌词。如果我们按照评价Poetry(诗歌)的方式来看鲍勃·迪伦,你一定看不出好坏。鲍勃·迪伦写的是Lyrics,它跟歌唱有关系,当然迪伦往里边附加了价值观,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了他的情趣。

  你要是读非洲好诗人的诗歌,全是像歌一样的节奏。尼日利亚有个诗人班·欧克利,得过英国布克奖,他的诗就是这样。那些不是艾略特、庞德、叶芝、瓦雷里的序列,是另外一个序列,这个序列跟表演、歌唱,跟这些东西有关。

  你非得说,鲍勃·迪伦能和叶芝比吗?叶芝有象征主义的那一套东西在那儿。Lyrics不是那个东西。

  美国有一个教授,说鲍勃·迪伦的才华,可以和莎士比亚相比。当然不是说戏剧才华。是把鲍勃·迪伦的歌词和莎士比亚戏剧里的诗歌作比。

  另外,我觉得这次奖给鲍勃·迪伦,实际上不是给他一个人,应该是给他那一代人。列侬、Beatles,包括垮掉派的诗人,金斯堡、加里·施奈德,当然也包括小说家凯鲁亚克。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他们改变了。二战以后,他们对于世界文化的塑造,他们所起到的那个转向的作用,非常巨大。

  有些人说,诺贝尔奖几个老头是在怀旧,我觉得这个说法太简单了,国外一直有个说法,就是全世界都欠了这些人一个肯定。这些人,我觉得的确配获得这么一个奖。至于鲍勃·迪伦自己是什么态度,那是另外一个事。

  南方周末:如果把鲍勃·迪伦的歌词拎出来,照诗歌的标准衡量,他足够得诺贝尔吗?

  西川:你非要这样问,我只能说,诗人可以从他那获得一种启发。

  鲍勃·迪伦的歌词,有时候主题挺重,但是语言使用很巧。有些字词搭配很巧,使他的语言有一种飞扬感,能让重的东西飞起来。不光写诗,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从他这儿获得启发。卡尔维诺在《千年文学备忘录》里写过,文学有轻重之分。鲍勃·迪伦其实是用飞扬的语言来处理一个个往下坠的主题。

  比如这首《你准备好了吗》(Are You Ready?)。“你已经准备好见耶稣了吗?”——这么重的东西,见耶稣,“世界末日,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见耶稣了吗?你是不是在你要去的那个地方?耶稣见到你的时候能认出你……”多棒。这应该是他八十年代写的东西。

  我刚才还翻到他一首,讲命运的。一般的歌手哪敢唱命运呢,中国的歌手永远唱的,不是我爱你就是你不爱我,或者咱一块儿去西藏、远方……所谓远方,就是不处理问题。鲍勃·迪伦是处理问题的人,他直接处理的,全是这个世界上的问题。

  鲍勃·迪伦是招魂的巫师

  南方周末:你身边有没有人觉得鲍勃·迪伦是不该得奖的?

  于坚:有很多人。他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应该给作家,给专业的,他们认为鲍勃·迪伦不是专业的。鲍勃·迪伦是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招魂的巫师,我认为文学今天被理解得非常狭隘,好像就是一种修辞技术,一种特殊知识的展示。但是文学起源于什么?起源于招魂。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从《诗经》开始就知道,诗是用来招魂的。诗本来就是在一个招魂的祭祀活动里,人和众神对话的一个形式。

  南方周末:你觉得这次把奖给鲍勃·迪伦是文学边界的拓宽,还是只是一个回归?

  于坚:我觉得是一个回归。对美国来讲,无论是狄金森,还是惠特曼,还是弗罗斯特,都是这个路数的诗人。这些诗人都是要招魂的,某种意义上他们认为诗就是一种宗教。只是到了纽约派、阿什伯里,才把诗转变为修辞活动,一种智商运动。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你看诗的本源,为什么美国诗歌最伟大的诗人是狄金森、惠特曼?我觉得迪伦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南方周末:歌词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得极端一点,将来有没有可能,一个广告文案或者任何带字的作品,都可以拿来评价文学意义?

  于坚:只要那个东西有招魂的力量,完全可以。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就是一个广告。是瑞典小国自己设计的一个一流的广告。难道我们会真的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文学的标准?那个标准是“无”,它不是像钻石克拉一样可以量化的东西。

  诺贝尔文学奖只对现世有用,使这个作家在现世马上能够获得好处,可以获得一大笔奖金,可以到世界各地演讲,书可以无限再版,但是它不是事关永恒。因为时间不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

  这次的授奖,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我觉得年轻一代会重新去听鲍勃·迪伦,不是去积累一种知识,去看一种修辞方式,去看一种什么主义,而是发现人其实可以像他那样活着,完全可以非物质化的,生活在一种精神性的世界里面,我觉得这是他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南方周末:中国也有鲍勃·迪伦式的人物吗?

  于坚:我想崔健可以算,但是崔健偏于反抗,他反抗太坚定了一点。崔健的东西是使你对生活产生怀疑,产生绝望。但鲍勃·迪伦最伟大的是使你热爱生活,但不是肤浅地热爱生活,不是简单地爱生活,而是深刻地热爱生活,另类地热爱生活。

  西川:中国没有这样的。鲍勃·迪伦和他那一代人扭转了战后整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没有这样的人。

  鲍勃·迪伦那一代都是发明性的诗人,小说家,音乐人,歌手。中国唱摇滚的,摇滚也是从西方来的,民谣也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不光是音乐人,中国好多方面都是缺少发明性的人物。

http://www.dxswb.com/art/144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着劳动底色 绽青春风采: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201团支部开展五月团日活动

(通讯员林利)5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201团支部举办了主题为“劳动底色,青春绽放”的团日活动。活动旨在引导团支部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杨津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百廿再扬帆 铿锵语世界:外语文化游园会活动顺利举办

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外语文化的热情,拓宽华师学子文化视野,12月3日中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东区小树林举办外语文化游园会活动。活动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委员会主办,华…… 冉如玲 陈舒娴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逐梦科创 聚力未来: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十一届“创新杯”科学文化节——英语

12月1日晚,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十一届“创新杯”科学文化节——“逐梦科创,聚力未来”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二轮于九号楼六楼演播厅举办。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指导,共青团华中…… 李薇 邝瑞淇 郑洁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强身健体魄 青年展风采: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201支部开展十一月团日活动

(通讯员林利杨津)11月17日至11月18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201支部举办了主题为“健身强体魄,青年展风采”的团日活动。活动旨在激发支部成员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鼓励支部成员积极参与体育…… 林利 杨津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2023级工商一班、工商二班和经济学班开展“岳麓山陪伴计划”志愿活动

(通讯员董旭辉)5月16日下午,2023级工商一班、工商二班和经济学班在麓山老年公寓开展“岳麓山陪伴计划”志愿活动。工商一班…

创意展现,美学生活——学生宿舍名片设计大赛彰显“美自寝出”魅力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寝室建设,丰富寝室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温馨、积极的寝室文化氛围,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108班五月主题团日活动

2108团支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以“奋斗有为敢于担当”为主题于2024年5月17日11:00在八号楼8512教室召开团日活动。活动伊始,团支书…

德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成功举办2024年春季趣味运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增强行动,优化体育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师生来德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考

4月12日,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宝庆,物联网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宫晓利,团委书记王天…

最新发布

故宫建新院选址临近圆明园 一期工程12.5万平米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10月23日,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大会中透露,故宫目前每年展出藏品不到百分之一,故宫博物院将在北京北部新建一个博物院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和游 …
新中国流行语变迁记:有的消失不见 有的积累沉淀
  “同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破四旧、立四新”“五讲四美三热爱”“万元户”“I服了You”“囧”“给力”“香菇蓝瘦”……有哪些词儿您曾天天挂在嘴边?有哪些词儿让您摸不着头脑? …
单霁翔:故宫每年展出藏品不到百分之一 将建新院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施杭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施杭 王钰晨)10月23日,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大会中透露,故宫目前每年展出藏品不到百分之一,故宫博物院将 …
鲍勃-迪伦获诺奖后沉默至今 颁奖方指其傲慢无礼
  中国日报网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月23日报道,美国著名歌手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沉默至今,这让颁奖方瑞典学院颇为恼火,指责这位现年75岁的音乐人“不礼貌、傲慢自大”。  瑞典《每日新闻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书封  说到亲子育儿读物,《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能是众多家长的必读书。这本书于2009年出版,仅在中国大陆已销售近700万册,让尹建莉多次登上作家富豪榜 …
乌镇戏剧节闭幕中国戏被吐槽 孟京辉:给专业观众看的
《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的演出中,孟京辉亲自登台献唱,致敬日前离世的戏剧大师达里奥·福。  在乌镇戏剧节期间,艺术总监孟京辉恐怕是整个镇子上最忙碌的人。除了健步如飞地奔波在西栅的各个剧 …
“湄公河”庆功先放删减片段
  本报讯(记者 肖扬)《湄公河行动》截至10月22日已收获10 57亿票房,成为2016国庆档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昨日,影片举办庆功会,出品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携监制黄建新、梁凤英,导演林超贤,主演张涵予 …
冯小刚再开炮:剧组除了主创 剩下的都是民工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肖扬)“2016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21日在海口举行,何平、冯小刚、文隽、孙周、芦苇、董润年等电影人齐聚论坛,冯小刚再度开炮,直言中国电影人才匮乏,“剧组除了主创,剩下的都是民 …
谭盾新作充满新奇的魅力:关于手机的交响乐
  本报讯(记者 伦兵)前天下午在三里屯橙色大厅,广州交响乐团在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的带领下,演奏了谭盾的新作品《霸王别姬》和《风与鸟的秘语》。当天晚上,广州交响乐团又与它附属的青少年乐团联袂演 …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还只是传说
  无论是否愿意,人类已经迈入人工智能的门槛。眼下,世界各地的科技巨头们正在各出奇招,给智能手机和其他联网设备配备智能软件,让这些设备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例如,谷歌推出VR头盔等在内的多款智能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