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溪岸名师讲堂·纪要 | 万新华:应酬与自娱—— 傅抱石晚年绘画创作的一个侧面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作者:孟凡舒

2023年12月8日晚,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有幸邀请到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万新华老师开讲。万新华老师著有《柯九思》《风格·鉴藏·接受:关于明清书画史的若干片段》《图像·风格·观念:中国现代绘画史丛稿》《看画读书随录》《圣地韶光:20世纪中期中国画之韶山图像》《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阅读傅抱石》《王原祁研究》《画外:王时敏散佚信札考释》等著作,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美术史学者与策展人。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应酬与自娱——傅抱石晚年绘画创作的一个侧面”,以线下的方式进行,由美院青年教师郑子路博士担任主持人,副院长苏敉教授担任评议人,史论系师生参与现场交流。

讲座开始前,郑子路老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对象——傅抱石(1904—1965),他是近现代江西籍著名国画家、美术史家,祖籍新余,生长于南昌,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的一生可大致分为南昌、日本、客蜀及南京四个时期。本次讲座邀请到的万新华老师是国内傅抱石研究的代表性学者,曾长期工作于南京博物院。在讲座中,万老师将以傅抱石晚年绘画创作中的“应酬”与“自娱”为线索,来探讨它们在傅抱石生活与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揭示出傅抱石的内心世界。

讲座伊始,万新华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傅抱石身上,我们当代人可以学到什么,又应当学习什么?傅抱石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家庭,十八九岁时已经著书立说,虽然部分原因是出于教学工作之需,但最重要的在于他有心且付诸行动,这与他青年时代过早承担了家庭责任的经历息息相关。傅抱石一步步从社会普通家庭到后来在美术界家喻户晓,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持之以恒的上进之心。我们现在翻阅傅抱石写的美术史著作,部分理论似乎已经落伍,但他作品中的精神是不朽的。傅抱石在追求目标时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生活中有着极大的责任心,这其实是当今青年人最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其次,万新华老师对题目中“应酬”二字作了解释:“应酬”在《辞海》中释义为“交际往来”,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互相之间的礼节性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变,“应酬”的词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不同语用环境中,“应酬”释义重点或在“应”,或在“酬”,各有侧重。在现实生活中,“应酬”有时还含有对社会潜规则的一种“应付”之意。但无论如何,应酬是一种“理性行为”,对于“应酬”,具体问题需作具体对待。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傅抱石如同我们当代年轻人一样,因为生活拮据而苦恼,因为工作编制而纠结。这一时期傅抱石的绘画买卖主要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之急,而在这之后傅抱石以书画酬赠友人,则大抵有建立与维护人脉网络之目的,那么在傅抱石的生活中,他的应酬方式与自娱方式是否有区别,创作时的状态,所作的题材,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一、画情:以郭沫若为例

作为傅抱石最敬重的师长和知己,郭沫若(1892—1978)十分欣赏其画作,一生为傅抱石作画题诗近四十首,而傅抱石则专门为郭沫若作画亦达二十余幅,足见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深厚。20世纪三十年代初,傅抱石日本留学期间特意去拜访了郭沫若,自那时起直到六十年代,三十多年间维持着深厚的联系。年龄上看他们相差一轮,但在傅抱石身上有着郭沫若所欣赏的一种精神——浪漫主义。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肉眼无法窥见的精神。早年的傅抱石做美术史出身,理应是一个严谨、细致的学者型人物,但他内心所追求的文学性,楚辞中的浪漫与诗意性,我们时常能在他的绘画中感受到。而郭沫若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是十分明显的。

傅抱石与郭沫若的交往并不带有功利性,每有得意之作总要送给郭沫若欣赏,或赠予郭沫若,《戊寅舟游阳朔即事》即如此。在他们两人的交往过程中,有一些画作是在特定的场合,配合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完成的,呈现出一种艺术与文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而这些绘画作品也成了他们之间互动与真挚友情的一个见证。

《桐阴读画》在郭沫若的《读画记》等文章中都有提及,也是傅抱石从1941年到1945年间反复画的一个题材,且越画越好,画面上的叶子与树干浑厚、水灵。这也是郭沫若在傅抱石的画中题诗最多的题材。傅抱石极其喜欢将在重庆全家院子那里的种种情形画在纸上。

傅抱石的一些作品经常是同一题材反复画,在思考中创作精品,日渐熟练。而应酬化的题材,他也反复画,因为要达到熟练、快速的效果,所以后来同一张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构图,他送给了老舍(1899-1966)先生。

《九老图》这一题材源自白居易,“香山九老”寓意长寿吉祥。画中老者慈眉善目,六老把玩一只古鼎,这是因为郭沫若又名“鼎堂”,故云《九老寿鼎图》,画中绘有松柏,皆为突出祝寿之主题,富有经营意识。郭沫若对《九老图》十分满意,从1953年初起一直悬挂于大客厅。此后,每逢郭沫若生日,傅抱石都会或大或小地画上一幅以表祝福,体现出他对郭沫若的敬重之心、感激之情。

1954年受郭沫若纪念屈原的倡议,傅抱石作《九歌图》,用图画的形式来叙述郭沫若新著《屈原赋今译》,这也是一次傅抱石用绘画的形式来与郭沫若的文字进行互动、交流。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傅抱石时常借绘画来抒发心中的苦闷,这一时期画的《全家院子》呈现出晦涩、压抑的情感。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后,傅抱石于1960年重游故地,心情颇为感慨,又作《全家院子》赠予郭沫若,而这俨然成了两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情感纽带。

在长达30多年的交往中,二人亦师亦友、情谊深长,以书画交流传递情感、携手并进。因此,这并非一般的应酬,皆是傅抱石用心经营的创作,无不彰显傅抱石的恭谨与不苟,这也是傅抱石与郭沫若的特有的互动交流方式。

二、画介:以徐平羽为中心

在1950年代初期有一个重要现象,即傅抱石把他从前所作的一些重要作品(40年代的精品)用以应酬。而现在这一批作品部分留存南京博物院,其中不乏五六十年代用作展览的作品,虽然有一部分是没有完成的,但对我们现在的研究者来说尤为重要。

这幅《湘夫人》便是傅抱石40年代的精品画作之一,送给赖少其(1915-2000)。我们从鉴赏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傅抱石的人物画是有细微变化的,从形似明清所推崇的纤细,到后来的取之唐风,神情妩媚,这是一个画风上的转变。

这些赠送的画作对于当时傅抱石的人际交往、社会人脉的累积是有极大帮助的,并且在一定情况下也会转换成实际利益,这是他当时的维系人脉、友谊方式之一。

这幅赠送给徐平羽的《西风吹下红雨来》,在题跋中叙述了两人的交往及深厚的情谊:“昨夜平羽同志降舍,奉谈甚欢。固言此度登临,忽忽十载,将何以察其进境,而偿宿诺也。平羽夙擅鉴藏,八怪、二石尤所追求,率尔之制,不足以尘法眼明矣。斗争之余,勉强博发,幸不弃存之。一千九百六十有二年五月廿四日,傅抱石南京并记。”

三、画缘:以唐遵之为例

1962年,一位名为唐遵之的香港摄影家十分倾慕傅抱石的作品,他本是浦东人,家贫辍学谋生,因业绩突出被安排在香港工作,工作之余热爱摄影。1955年秋,唐遵之摄《妈妈,到那边去》入选第一届全国摄影展,广受好评,后又入选十多个国家的摄影展,成为经典。在展览上他对傅抱石的画作十分痴迷,于是在1962年10月,出于对傅抱石的钦敬,向他写下一封信件,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坦承自己无力购买,希望得其赐画一幅。这是十分冒昧的请求,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杭州休养的傅抱石迅速回信,并满足了他的求画之情,从此唐遵之于傅抱石书信不断,虽从未见面过,却已然成为了忘年神交。

傅抱石、唐遵之因唐氏来函求画而始成朋友,在这一时期鸿信传书不断,以绘画相知相识。在香港,唐遵之为傅抱石求医问药,购买一些药品与文房用品,且不索求钱财,傅抱石则为唐遵之作画酬谢,这正是应酬雅士之风。

1963年下半年,傅抱石的长女傅益珊所患神经衰落日渐严重,傅抱石委托身在香港的唐遵之利用地利之便探寻并代购西药“斯特拉净”,持续两年有余。为此,傅抱石在1965年6月7日,特别拣选扇面精品《七老观瀑图》寄赠唐遵之以感谢其几年来无怨无悔的帮助。

随着傅抱石的名气渐大,两人的交往在当时的收藏圈成为美谈,委托求画者更多,对于唐遵之的转命,傅抱石表现出了宽容与尊重。在唐遵之帮友人求画,原以《后赤壁》为题但不符合他所愿,傅抱石知晓后应允:“健人先生属画要求,容日后刻意图之,乞转致歉意,至祷至祷。” 1964年10月,他重绘了《渊明沽酒图》。

四、应酬之制

1.应酬画之用途与面向

在当时,傅抱石的大多数应酬画多以功用性为目的,而创作过程中的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呈现的质量也有细微的差异,但傅抱石的应酬画作总体呈上乘。

傅抱石晚年,尤其自在1955年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后,应酬往来增加,索求画者甚多。这一时期的应酬画作多为人情往来。晚年傅抱石因身体疾病,患有肩周炎与高血压,以及长女傅益珊常年住院,因此结识了许多医生朋友,与医生的关系很好。由于受到了医生的帮助,便创作了不少作品以示感谢,而这一时期的交游应酬范围,可通过他在画上的题跋看出。

应酬有高低、对象、题材之分。在这些应酬画作中,所处的环境场景有应付的,有表演、有雅集等,都属于应酬。而在这些场合即兴作画,则需要讲究一种气势,画家笔墨挥毫纵横,要满足观者的期待,那么在章法经营,笔墨处理,一切需要得心应手。而晚年的傅抱石深喑此道。

2.傅抱石应酬画题材

傅抱石的应酬画题材,譬如《西风红雨吹下来》《赤壁图》 《观瀑图》《听泉图》《登高远眺图》等皆是他应酬画的重要表现内容。尤其是《西风吹下红雨来》,由于十分熟稔这一题材,更是他即兴创作的首选。

《听泉图》系列也是如此,一般仅根据需要在构图上有细微调整,水榭或左或右,比较随意,山体、瀑布等渲染或简或繁,视受画人、绘画环境和时间等具体因素而定,所以其结果也有精有次。正因为如此,傅抱石自己在题识中有诸如“意到笔随,率为写此,未足以称经营”等自谦之语。

《观瀑图》系列呈现出同样的状况,一般只有“二老观瀑”“三老观瀑”等细微区别。在相对重要的场合,《湘夫人》被用来应酬,而这里的“重要”则以题跋上的款名来判断,且此类作品多会在私人空间完成,质量上佳。但毛主席诗意画几乎从不用于应酬交际,除某些党政官员点名要求例外。

3.傅抱石应酬画之质量

雅集的场合画家极少自带笔墨,傅抱石的一些经典作品多用皮纸作破墨山水,此类之能吃得消傅抱石的下笔重、速度快、猛刷猛扫、反复加工等这独特的作画方式,然而雅集上的纸张等材料的限制,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作品的质量。

在书斋中作画,傅抱石为了控制水墨时常运用熨烫烘干等方法,来做出层次与厚重,而在旅途中、应酬中,受生宣影响的同时,即兴场合时的限制,使得他不能过分强调材料因素。晚年的肩周炎等疾病,疲于应酬,使得部分画作略显失败。

一些重要的应酬画作,在绘制时往往在一些细节上下足功夫,比较注意氛围的营造和点景的处理等,在粗放中做到相对精致,达到一定的观赏性,以符合一般人的心理期待。部分重要的应酬画创作,几乎都在自己的书斋中完成,即便旅途中所请也大多回到南京再行从事。

傅抱石的重要应酬都在比较闲适的时空环境下完成,譬如为郭沫若、徐平羽等人创作,多是如此。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书写状态,能确保绘画作品的质量。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傅抱石重要的创作多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下完成的。

形制方面,傅抱石也多作扇面画,题材也是最为熟悉的《西风红雨吹下来》《观瀑图》等,此类作品极少公开创作,多在书斋内完成,且这一形制的作品带有节令性的特征。

五、遣兴之娱

傅抱石晚年在应酬、创作大量政治性画作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自己内心的真实写意,他在私人化的空间里,抒发胸臆,泼墨挥毫,创作了一系列遣兴精品,绘画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而自娱的题材则多为“树杪百重泉”“一望大江开”“平沙落雁” “观瀑听泉”“赤壁夜游”等等,不一而举。

1.夫妻情深

1945年6月6日,傅抱石为罗时慧35岁的生日创作《柳荫仕女图》,且题款:“今日为时慧三十晋五生日,入蜀六载余,实未尝重视之也。忆与时慧结婚十有五年,大儿益钧十四岁,二儿益鉅十岁,长女益珊六岁,次女益璇方九月,从俗称亦两岁。余以艰苦之身,避地东川。岳母李太夫人俱来,战时一切,均极激荡,而我辈仍不废笔墨丹青,所居仅足蔽风雨,所衣皆丁丑前之遗,真如大痴家无担石之储也。幸时慧忍受向所不能忍者。益珊之前,戊寅秋于湖南东安旅次生一女,卒以入蜀途中殇于四川綦江,时正重庆遭敌狂炸之翌日。嗣后连得珊、璇二女,哺育之苦,时慧任之,余之感纫为荷也。昔先慈徐太夫人常训示:汝生儿育女后方知父母之大德。顾余冥顽,听若无闻,今数人之父矣。际兹浊世,一切不堪,倘将来得有所传,皆非余所应有,盖莫非余母之所训,暨时慧之所助成也。丁酉五月十七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寄寓,并记敬意。时慧赏之,傅抱石。”

傅抱石详述了入蜀以来的艰苦,对妻子的感激。可见傅抱石是擅长写文字的,与妻子也有着精神上的交流。在晚年傅抱石常给罗时慧作画,1963年7月7日作《寿桃图》,题:“今日时慧诞辰,诸儿女将奉母小餐为寿,尚余片刻时间,涂此纪念,拜祝千秋。一九六三年七月七日,癸卯五月十六日。抱石金陵记。”次日再作成扇《二老观瀑图》遣兴,题:“昨日,时慧生日,率诸儿女与时宁全家在福昌饭店小宴,藉申祝贺。今年,余正六十,长时慧七岁也。癸卯五月十八日,南京记,抱石。”

2.严父慈爱

在儿女心中傅抱石总是一个严父的形象,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与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傅抱石也是如此行事“不言中”的为父之爱。

六子女当中,傅抱石最关心的是长女傅益珊,1959年傅益珊患上了精神衰弱,傅抱石四处求医问药,牵肠挂肚。

1962年10月12日,傅抱石接到长女的电话,十分欣喜,开心得不得了,在第二日作《西风吹下红雨来》,且题:“昨日,益珊长女与母亲小游广陵,顷有电话,谓已饫览金焦之胜矣,闻而喜极。此帧数日前写人物,亟补成之。一千九百六十有二年十月十二日晚十时,抱石记。

1963年6月11日,傅抱石为益珊办理住院手续,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绘制《西陵峡》祈愿其早早康复,题云:“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小小在院,日有起色,写此亦视过去略进矣。癸卯闰四月廿日,抱石预卜,不日痊可。”

1964年,傅益珊病情好转,傅抱石喜作扇面《杜甫行吟图》,题:“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一千九百六十四年六月廿日,时慧自苏州参观归来,谓此行收获有四:身健,一也;思想得到锻炼,二也;对党的认识有一定提高,三也;坚定信心,加紧学习与改造,四也。余曰:凡此皆党的培养,共同努力,争取更多的收获。适长女益珊病情愈益好转,因涉笔写工部此句,借志心境耳。抱石并记。”

傅抱石对儿女的关怀之情,通过朴实的文字传递真挚的情感,绘画成为传递交流父爱的形式与载体,所致所感是一种真诚、高尚的大爱。

3.自我消遣

“应酬”与“遣兴”有时无法截然分开,“任务”与“自娱”也相生相通。傅抱石晚年游走于文艺界,在应付大量政治性创作任务的同时,一直没有完全忽视自己的内心写意,在私人化的空间里,抒发胸臆,泼墨挥毫,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遣兴精品,以表达对妻子和儿女的浓浓情意。此时,绘画成了他书写自我性情的载体和精神寄托。在这些遣兴之作里,傅抱石完全展现出一个潇洒率真的自我,而又不乏细节之美的艺术风貌。

在讲座的最后,苏敉教授对本场讲座作了总结和评议,并与万新华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END

文字整理:熊添

文字校订:郑子路

编辑: 许勇琦

审核:熊吉生 高志标 胡园慧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http://www.dxswb.com/xiaonei/6601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乒乓带给你点点星火—合工大学子三下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七天的时间过的很快,尽管每天都是高温橙色预警,但能够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星火乒乓”支教团的一员,参与一次令人难忘的支教活动,我倍感荣幸,在这个陌生的小…… 金逸龙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乒乓小将露锋芒 趣味运动争第一

7月24日,来自合肥工业大学“星火乒乓”“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正在安徽省蒙城县三阳路小学组织一场妙趣横生的乒乓主题趣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包含乒乓球知识竞赛和一些乒乓球主…… 许子研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肥工业大学乒乓球协会暑期三下乡:传递乒乓星火,践行五四精神

7月18日,合肥工业大学“星火乒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安徽省蒙城县三阳路小学,开展以“传递乒乓星火、践行五四精神”为主题的乒乓球教育关爱服务,旨在以青年大学生自身对乒乓球的…… 徐凯杰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国球伴成长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驻蒙城乒乓球交流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暨合肥工业大学“星火乒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蒙城县三小联盟三阳路校区拉开帷幕,蒙城县团县委、县教育局、三小联盟相…… 徐凯杰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健康零食选择分享交流会

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健康零食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多谷乐冻食育教育团于2024年6月17号前往清丰县大屯乡初…

思想政治教育2101团支部举办“正确就业观”主题团日活动

2024年6月14日,思想政治教育2101团支部在东院弘毅楼115教师成功举办了以“树立正确就业观”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

宣传“延安精神”,太阳初出显黎明

大学生网报新乡6月17日电(通讯员翟星月)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通讯员深入了解了延安精…

美好青春三下乡,未来筑梦正当时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2024年5月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志愿者们开展了“三下乡·筑梦义务支教”动员大…

共建温馨家园 关爱残障群体

关爱特殊群体,传递温暖希望。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他们是一颗颗孤独的星星,他们更希望得到这个世界的赞…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谨防电信诈骗,护佑居民平安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大家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但信息的真实性却难辨真假,社区居民们被电信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范各类电信诈骗的意识,加大防范宣传力度,维…
优化黄河土壤,重塑母亲河形象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明。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土壤危机已成为该地区…
醇酒系苇编,今人共守之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非遗,挖掘胜芳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助力家乡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章续写·文化探骊”实践队队员们在指导老师赵文彬带领…
回访母校:故地重游,找寻新生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24日电(通讯员姚华锋)2024年1月24日,一批刚放寒假的大一学生怀着激动的心要回访母校,他们迫不及待地召集老友、联系老师,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母校行。再回母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宁供图重回…
助煤改气推进,享低碳科学生活
助煤改气推进,享低碳科学生活为了探究双碳背景下“煤改气”现状,并为“煤改气”现状分析提出对策研究,2024年1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社区青春小分队,于潍坊市顺应新时代要求,围绕乡村“煤改气”主题,…
走进村民内心 了解发展成果
初步了解当地乡村生态建设后,实践队员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当地村民家中进行调研。经过走访发现,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住着宽敞明亮的平房,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极为支持乡村生态振兴。其中壮年、老…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区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区——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区青春行动小分队为提升乡村阅读推广覆盖面和适用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村文明风气,更好满足社区群众高质量阅读需求。近日,武城县图书馆,…
致力乡村生态振兴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18日电(通讯员仝张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作为一个“…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环境爱护从小处起,社区美丽向大处行
为贯彻习总书记所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理念,我于1月22日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县对当今环境保护和卫生打扫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文字记录,拍照,和进校宣讲等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本…
以己之萤火,汇强国曙光
如何书写出宏大而复杂的科技,始终是时代的重要课题。每当我在新闻上看到某些霸权国家对我国的科技进行“卡脖子”式的封锁时,我总是在想怎么才能突破致暗时刻,迎来曙光。2024年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