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新媒体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云动力”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媒”好乡村实践

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3日电(通讯员 肖彤)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打造乡村代言人,打造乡村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桥梁,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的“云动力”。基于对乡土文化传播途径的调查,曲阜师范大学“媒”好乡村实践调研队的队员于2023年6月24日来到山东省日照市碑廓镇。以碑廓镇为主要实践场所展开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村民短视频使用情况以及新媒体时代下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现状。

召开实践会议,制定调查问卷。

实践队员出发前,召开成员讨论会,各队员针对各自查阅的资料进行分享。分析得碑廓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的优势,其农业和新媒体发展势头好的结论并确定其作为实践地点。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针对所讨论的问题,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准备从村支书,村民等多方面多层次了解村民短视频使用情况以及新媒体时代下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现状。

图为实践队员在碑廓镇会议室针对此次实践调研进行讨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走访村委会,同村支书交流了解基本情况。

新媒体对于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如果非要说出其中最大的作用是什么,那么,在王同志看来,就应该是新媒体给大家、特别是给越来越多的“三农”用户带来三个“感”,即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新媒体的这个作用,是通过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方式带来的。新媒体的“新”在什么地方?我们常常会列举到它“多点对多点”的技术特征,会提到“人人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的媒体新业态,以及包括“视频”“直播”等新手段,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它比起传统媒体来,就形成了四个“任何”和四个“更”的优势。所谓四个“任何”,是指它具有任何时候 (Anytime)、任何地方 (Anywhere)、任何(Anybody)和任何事物(Anything)的媒体传播优势;所谓四个“更”,是它在传播时可以做到更直接、更便捷、更及时、更交互。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与王同志就新媒体作用问题进行探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采访碑廓镇村民,了解新媒体与村民间的密切联系

实践队员们来到村广场,分成四组分头采访村民。采访得知村民大多数在农闲时都爱看短视频,乡村生活等短视频题材接地气更受欢迎,也有少部分村民会使用新媒体拍摄短视频。科技的进步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使艺术形态进入机械复制批量化生产时代,正如本雅明所说,艺术的光晕渐趋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消贵文化、艺术与生活、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界限不断被打破,从而使美学得以超越艺术的國限而让审美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伴随互联网在一二线城市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短视频平台将下沉市场作为新的流量来源,在内容传播与流量扶持赋能乡村内容,为日常生活美涌现创造流动空间。此阶段越来越多的乡民们从乡村生活本体出发,把现场感作为受众认同的锚点锁定突围的方向,自然地嵌入日常生活中升维日常审美,探索出一套试图平衡空间认知、创日常审美和流量变现的传播策略。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与村民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与城市快节奏生活相比,乡村景观更具有朴素原生态的日常生活气息,其碎片化、 真实性、 乡土性的片段嵌入短视频中形成质朴自然的慢生活场景,把大众审美拉入对日常生活的集体感知与想象。费瑟斯通曾说:“因而一切事物,即使是日常事务或平庸现实,都可归于艺术之记号下,从而都可以是审美的。”

图为村民刘女士正在分享自己的短视频体验心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实践队员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新媒体与农村农民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运用新媒体进行乡土文化传播具有关键性。短视频等新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的文化特色,人文风情。这离不开优质的题材、精巧的技术剪辑、专业的团队配合。因此,乡村文化的传播,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图为“媒”好乡村调研队成员在碑廓镇的集体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http://www.dxswb.com/shijian/613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 校团委开展2024年上半年发展团员培训(二)

为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流程,切实提高发展团员质量,夯实2024年上半年团员发展工作的扎实开展。5月26日下午,校团委于康美校区大师兄讲堂开展2024年上半年发展团员培训。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读书会

近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出版发行,书中通过24篇访谈实录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深入高校调研考察、关心指导大学生的生动故事,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社团丨校团委举办2023-2024学年星级学生社团评选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水平,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打造校园品牌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优秀学生社团榜样,校团委于5月……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深化理论知识,厚植思想根基,近日,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采用分小组形式,组织开展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闽南科技学院成功举办“思辩风云 谁与争锋”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校园辩论赛决

5月22日,闽南科技学院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校园辩论赛决赛暨校辩队选拔赛在康美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健、谷俊君,计算机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林旺涛,校团委干事黄泽……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喜讯 |闽南科技学院“曙光”青年宣讲团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

近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共青团河北省委、中共石家庄市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联合公布了《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入选团队名单》。闽南科技学院光电信……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青春”——闽南科技学院团委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团

为引领青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关怀,以思想的伟力激励青年一代挺膺担当。5月15日,闽南科技学院团委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团……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一站式学生社区|“歌声筑梦,舍我其谁”——闽南科技学院成功举办第十四届

大学宿舍充满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些真挚的感情伴随着同学们的歌声唱出了每个宿舍温暖的故事5月10日,闽南科技学院第十四届一站式学生社区舍歌大赛决赛在康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经过初赛……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 校团委开展2024年上半年发展团员培训(二)

为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流程,切实提高发展团员质量,夯实2024年上半年团员发展工作的扎实开展。5月26日下午,校团委于康美校区…

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读书会

近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出版发行,书中通过24篇访谈实录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深入高校调研…

总结大会-- 中北大学22070142团支部 团日活动

精彩,从不曾被遗忘。青春的旋律,在团日里飞扬;梦想的航船,在友谊中启航;欢声笑语,谱写时代的华章;携手同行,共绘未来…

奇遇历险摸石过河,勇者征途疾行雷阵-- 中北大学22070142团支部 趣味游戏团日

2024年5月30日,22070142团支部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活动拉开帷幕!我们精心策划了“蒙眼过河”和与精准投掷沙包两大环节,等你来…

青春向党学思想,感恩奋进建新功

青春向党学思想,感恩奋进建新功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无论在地方工作期间,还是担任总书记之后,习…

最新发布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华北电力大学学子赴阳泉市狮脑山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太行山峦间,一座形如一把利刃的纪念碑———百团大战纪念碑威严耸立在狮脑山山顶之上,纪念着那场名震中外、以其光辉一页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的著名战役,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抗击外敌的革命精神…
声韵融和,携心共远:河南工业大学筑梦远航实践团队致力于乡村普通话推广与文化传承
声韵融和,携心共远:河南工业大学筑梦远航实践团队致力于乡村普通话推广与文化传承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的乡村振兴进入新征程。语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因素,是激发乡村潜能、释放农村生产力的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致远实践队调研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了解北宅街道农村低碳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情况,7月29日,致远实践队前往青岛崂山区北宅街道,向当地居民发放生态调研问卷并进行生态调研。问卷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线下问卷形式,共收集到了101份有效问卷,…
重视黄河生态问题,还黄河一片清澈
黄河存在着很多生态问题。首先,黄河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农业用水过多,应在上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次,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水质受到工业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响。应…
保护黄河,还黄河一片清澈
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两岸绿树成荫……这是我心中的黄河,她是那么美丽动人。可是现在的黄河已被污染,失去了应有的光泽。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哺育了多少炎黄子孙,你滋养了多少中华…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注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注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7月21日开始,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我们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习研会部分成员以“关注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为实践团队奔赴安…
湖二师学子赴洛阳:千窟为佑,太平无忧
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实践队一同来到河南洛阳展开暑期调研活动。自古洛阳被称为“诗城”历史上与洛阳有关或提及洛阳风物的诗词篇秩浩瀚。在出发前,我们也在一首首有关洛阳的诗歌中,对这座历史文化名…
枣院经管三下乡:E起触电,助力乡村振兴
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商服务实践调研团赴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7月7日——7月10日,开展了以“E起触电,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下…
人科学子三下乡:“乡遇一夏,共赴农田”
(通讯员杨凡吴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了解。7月1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聚焦国情…
青春助力非遗传承:葛村榼子的革新与传统相约
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3日电(通讯员姜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独特生产生活风俗,彰显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文脉。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民族艺术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