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航学子驻足故乡油城,致敬胜利油田精神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作者:赵汝慧

(图为俗称“磕头机”的抽油机工作场景)

七月下旬,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岁月回首,油城新风”实践团队在她们的故乡——山东东营展开了实践。三位成员皆是南航东营籍学子,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跨省交流的机会受到阻碍,却让她们萌生出探索自己生活二十载的故土的念头。团队走进了东营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参观了华北地区第一口油井“华八井”,并走进油田建成后中央批准的高等教育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址,在最后,采访了多位油田一线党员职工,以此来追溯油城过往,深入挖掘故乡成长历史,聆听新时代油城的故事。

(队员们在华八井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为了探寻油城最初的印象,团队在实践之初来到了位于华北地区第一口发现井——华八井的所在地。它是我们华北平原进行石油资源普查的第八口探井。1961年,在老一辈油田人的拼搏与探索下,我们在此地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区的工业油流。它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也拉开了华北地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序幕,也是我们油城东营历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初期,彼时的东营,不过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荒凉的盐碱滩。听带领我们来华八井纪念公园的油田老职工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黄河三角洲一望无际的荒原上,32120钻井队于此地扎寨,开始了华八井的钻探。忍受着荒原上艰苦的环境与水土不服的状态,老一辈油田工人在“石油报国”梦的驱使下,在1961年的此地首次开发出华北平原工业可用的石油。

如今的华八井已不再作为勘探开发的油井存在,但它见证了油城从荒芜到兴盛的过程。虽然华八井早已停止了油气生产。但华八井是胜利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更为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奠定了基础。如今,华八井已建成一个纪念公园,承载着胜利精神,教育着后来人。华八井和纪念碑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成为我们油城传承优良传统、展示胜利风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纪念碑旁走廊上雕刻的作品,展现了油田人艰苦创业、为油奉献的身影,体现了油田人“为国找油,为国分忧”的爱国情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东营年轻人要牢记油田精神,高举胜利旗帜,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

领略油城岁月历史后,团队成员在现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了入油田建成后中央批准的高等教育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址,参观了校内标志性建筑。这片略显岁月痕迹的建筑,便是曾经东营依托胜利油田平台为培养科技型高等人才所建立的高等教育基地。虽然本部校区已迁至山东黄岛,但原址仍然存在。学校所设立的多种石油勘探特色类专业,为此后国家发展石油工业、胜利油田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基础,以文化教育的视角见证了油城特色的产生。

(队员们聆听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工作人员讲解)

为了对于油城在发展建设中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团队来到了位于东营西城的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在这里,队员们通过聆听讲解,直观地了解到东营在石油开采中的规划与建设,深度挖掘东营从一片荒原到石油新城的背后故事。

在展览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成员们参观了勘探开发厅、油田发展史厅以及科技成就厅,其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油田发展史厅给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成员们了解了胜利油田困难重重的条件恶劣的八十年代初建设时期,以及之后胜利油田的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发展期。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是无数油田人的艰苦奋斗,无数油田人的坚持不懈。在党的领导与支持下,胜利油田不断发展壮大,在这片昔日荒芜的黄河口盐碱地上建起了东营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成为了著名的化工城市。

如今油城的石油勘探已进入稳定阶段,在党各项政策的指引下,胜利油田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与大多数东营青年的印象不同,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胜利油田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油城也在不断地变化中依托资源与绿色发展走向振兴。

(问卷调查情况展示)

在调研访问后,团队通过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了近四十余份来自各行各业、油田一线党员工作人员的答卷反馈。一位自小生活在油田、在油田工作已近二十年的“油二代”党员同志所言令团队成员感受颇深:曾经在2016年,一位抄表队老队长生病,但由于上级要求任务要按时完成,这位老队长一人带病抄表700余份,不顾身体不适,挨家挨户完成任务,最终累倒在病床上,他却说:“作为一名公共党员,就要在任务艰巨时迎难而上。”老队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在工作岗位上奋发向上,不论是从父辈传承而来的“三老四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神,还是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留给我们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但传承已久的胜利油田精神尚在,它依然作为一展鲜明的旗帜在我们的生活中熠熠生辉。

实践结束后,一副出自油田一线工人的剪纸作品送至团队成员的手中。身为油城儿女,团队各成员不禁感叹:作为新一代的东营青年,我们理应深入挖掘故乡的建设历史,“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弘扬艰苦奋斗、永不放弃、改革创新的“油田精神”,以青年之姿在党成立百年之际为故乡献礼。

“君不见高塔突兀重霄九,足下纷纷乱星斗;君不见百里银河落油田,灯火翻澜如潮走”。四十年油城发展之路,艰辛且困难,取得的成就是无数油田老人和一代又一代的油田年轻人传承奉献的结果,而这条路在东营这座油城还将继续前进,不畏风雨。

http://www.dxswb.com/shijian/2906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科普宣传并举,问道清心闽江”

探访福州水源保护区—贵安: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自然地…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未济行第三期岗位培训暨青发部部门第三次例

(通讯员谢艺)2024年5月1日上午9时,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年发展工作部第三次部门例会于景德楼南栋204如期举行。部…

关于金融支持对养殖户生产恢复的影响效应研究调研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陕西省旬邑县调研队以在新型农村发展下研究养殖农业对于农村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新农村的发…

”吸尘蜘蛛“清洁领域新思想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清洁机器人市场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2024年,全国清洁机器人市场…

“青年铸绿梦,安全守新能”团日活动总结

“青年铸绿梦,安全守新能”团日活动总结为加强青年对新能源安全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南京工程学院新能源…

最新发布

时间有界限,光阴勿虚度 ——华南师大哲社学院青芒队服务板块
时间有界限,光阴勿虚度——华南师大哲社学院青芒队服务板块活动时间:2020年7月31日活动地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2020年7月31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青芒队服务板块的“时间都去哪啦…
探基层防控事,寻最美社工人
疫情期间举国上下齐心抗疫,有为政府操心操劳的,也有为基层群众奔波劳碌的,他们默默无闻却为抗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寻找平凡中的伟大,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学生会“共寻最美社工人,共筑最牢防疫墙…
探索环境司法创新机制,助力生态文明大美乡村
灌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北部、连云港市南端,西接六塘河诸水,内可以经盐河、京杭大运河通达长江、淮河,外可以直通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与日本、韩国通航,河海陆相通。其物产之丰富,景色之独特更…
学消防知识,树消防观念,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行夏漳医实践队举办线上生命安全教育活动
7月30日,行夏漳医实践队邀请古雷镇消防队宋队长为乐峰镇炉山小学1~6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消防知识的讲解。在课堂上,宋队长主要围绕消防相关法律、火灾的起因、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以及消防器具的使用方…
温暖春芽支教队“橙之梦”小课堂圆满结束
在正式开始支教的第十一天,“”橙之梦”小课堂就全部结束了。在这次线上授课中,队员们有付出也有收获。在队员们进行“橙之梦”第一节课时我们采用视频结合PPT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感恩,感恩的分类…
我们在关爱老人的道路上永不停止
应洛阳师范学院202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也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良好氛围。2020年7月30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洛阳红女子服务团成员再次来到了家乡的老人家里进…
“战疫中的亲情力量”
蒋烨南,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骨关节外科的一名护师,他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这是义不容辞的事,首先很多60、70、80后的前辈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曾经的非典牵动了所有人的心,是他们冲在一线保…
参观西安事变旧址,重温党的光辉历程
为了学习红色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构建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020年7月31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永信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来到陕西西安参观西安事变旧址进行…
三下乡,我们来啦
近期,为了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岭南师范学院文传院“乘风破浪社会实践队”的30位队员在史习斌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由于今年的疫情,这次的“三下乡”活…
访返闽志愿者,传抗疫中国情 ——福建医科大学行夏漳医实践队采访抗疫志愿者
为深入了解在对抗疫情期间广大人民如何联手抗疫,提高群众和我们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行夏漳医实践队联系到省立医院援鄂志愿者林雪燕,并在2020年7月30日晚,对其进行采访,采访其抗疫过程的感受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