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学生三下乡感悟:老村

来源:大学生网报 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韩丽

  有这样一段文字“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这篇四川大凉山小学生木苦依五木一篇不足四百字的作文《泪》,席卷网络,每字每句无不透露着悲伤与无奈,令人心痛,让人为之动容,也再次点燃了贫困的话题。而大数据背景下的21世纪,于你我而言,早已不知何谓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三下乡”给了我们这一行人一次认知的机会。

  耐着七月的酷热,青岛科技大学赴临沂费县“精扶贫·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管流庄村——一个曾经的省级文明村,一个30多年未变的老村,展开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生活。这十天,可以说长,也可以说短。可不管它长还是短,它都已经过去。岁月荏苒,时光匆匆,很多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而这段时光并不会流失,而是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那是一次次认知的刷新、一次次心灵的触动。

  像很多文章中记叙的那般,初到村子,老村村民们热情的迎接、朴实纯厚的风俗人情感染着我们所有人。而接下来实地走访调研的每一处,都让我们为之震惊,潸然,痛心......

  远离城市的油漆道路,我们行走在老村泥泞崎岖的土街道上,感受着前所未有的颠簸感。街道上随处皆可堆放的垃圾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全无听说的农村新鲜自然的空气。老村遍布着30多年前的老式瓦房,如今却已破乱不堪,颤颤巍巍地伫立,有些废房里还住着人,多是疾病缠身、贫困无人照顾的老人,只在荧幕中见过的柴垛立在老房门口、墙边,让人大开眼界。

  更让人惊异的是整个村子居住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操持着家务农活。对于我们这些“闯入者”,他们总是送来慈祥的微笑。“曾经”成为我们和他们沟通的桥梁。他们大多是儿女在外打工,和老伴相依为命,很多人也正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再多的苦,他们都自己默默地忍下,告诉自己在外拼搏的儿女一切安好,父母永远都是这么无私伟大。

  我们静静地聆听着他们这些年受的苦,心中是压抑的,我们现在的力量非常有限,只能希望将来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舒适的晚年生活。靠近一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反复交替的曝晒、寒蚀在他们的脸上、手上留下了深深地裂痕,黝黑的皮肤夹着写满岁月的白发、褶皱,给我们所有人一次强烈的心灵撞击。然而,他们的眼中流露的却是顽强,是不屈,是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同样也是无奈。

  在我们看来已经落后的太阳能整个村子只能零星见到三四个,大片开出裂纹的荒地向人们诉说着饥渴的讯息,没有灌溉系统,农田“靠天生存”。整个老村甚至整个镇子都没有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何以留住年轻壮力?何以达到全部脱贫?

writings_2018_08_31_31p_1658defeed4422454x.jpg

  30多年前的老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韩丽摄

  在烈日的炽烤下,队伍继续走着,脚步的沉重让我们忘记了浸湿的汗衫。12户贫困家庭终于让我们抑制不住情绪,流下不忍的泪水。其中年近半百的朱西现和他的70多岁老母让人印象深刻,朱大哥患股骨头害死多年,妻子也因为这带着小儿子离开,再也未回。

  而多年前,妻子和小儿子意外发生交通事故进入重症监护室,是朱大哥倾家荡产加上全村人民的捐助才得以幸存,如今却是这种结果......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老母亲操持着家务,朱大哥因为实在没钱,已放弃治疗,每天忍受着骨头撕裂的疼痛,喝过农药,但想想老母亲,还是坚持了下来。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一位半百老汉,因为自已从未归家、甚至把自己通讯拉黑的15岁儿子,在外人面前流下了无奈、思念的泪水。

  其他贫困户的情况亦是如此,过度劳累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半身不遂,孩子的伤亡打击着一个又一个承受力有限的心灵,当地诊所药物、医疗条件有限,异地医疗补助少,各种障碍滞塞了他们脱贫的脚步。当地的诊所也是,狭窄的空间,有限的医疗人员,有限的药物。

writings_2018_08_31_31n_1658deffe07422454c.jpg

  废弃的瓦房、堆积的柴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韩丽摄

  走访的见闻抨击着所有人的心灵,引起所有人深思,老村成了每个人心中的牵绊。别样的经历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永不褪色的回忆与难以抹去的感动,最后的团队合影里,我们围绕在队旗周围。凝固而沉重的笑靥和定格的姿势于无声中为此次实践拉下了帷幕。十天的时光在此刻却化成了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每每阅及,总有一番收获与感动沉淀于心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国家扶贫的凯歌高亢嘹亮。老村让人敬畏、怜惜,老村的老人更让人牵挂,心疼。三十多年的风雨浪浇,三十多年的风雷激荡,扶贫从来就不是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驰骋,而我巍巍中华绝不会在困难面前畏葸不前。在一次次奋然前行中,这个泱泱大国一次又一次击败贫穷,必将用“迈上新台阶,干出新气象”的扶贫事业一步步重建历史的辉煌。

  

http://www.dxswb.com/shijian/1348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253讲盛大开讲

3月26日晚,“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253讲于立言楼B505室隆重举行。广州大学特聘卓越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院91届校友…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召开考察对象见面大会

2024年3月26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在庄重而温馨的化工大楼A208会议室,成功召开了考察对象见面大会。此次大会旨…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情系敬老院,春日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情系敬老院,春日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本网讯(通讯员李海燕/文黄煜宁/图)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

梦想启航绘雷锋,志愿精神照人心 ——记2023-2024学年“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

为提高小朋友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小朋友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雷锋精神。2023年3月23日14: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古典歌剧课程——探索音乐艺术之美

近日,我校迎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古典歌剧课程,来自通识教育学院的曹庆贺老师为同学们教授了意大利的古典歌剧。此次课程旨在通…

最新发布

重师马院三下乡丨调查访问知民情 座谈交流谋发展
  坐标:金凤镇白鹤村  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对接。2018年8月24日,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金 …
川农学子走进凉山腹地:探寻火把节的魅力,助力彝族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验彝族文化和探寻传统风俗,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彝情逐火队于8月5日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四合乡参加火把节晚会,开启了他们对火把节的探索之旅。8月5日当晚,队伍早早来到了四合乡火把晚会 …
品青瓷之韵,怀工匠之心
2018年7月12日讯(通讯员 张果、向玲莹)浙江传媒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后文简称实践团队)从杭州出发来到了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美誉的龙泉市上垟镇。上垟镇作为龙泉青瓷的发源地之一,不仅 …
小微企业初了解——探索企业发展之秘
2018年暑假,我们的实践团队“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小微企业现况调查暑期实践团”便开始了实践的前期准备活动。7月20日,实践团队成员聚集,讨论整体时间流程及任务分配,而后,进行各自的资 …
产业扶贫——切实为民谋福利、巨大收益助攻坚
知行支农实践队前往老君堂村,实践活动得到了该村市政府下乡扶贫干部翟超同志和村委第一书记卞书记的热情接待。二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村的现状:市政府扶贫干部下乡包户,村委会领导班子精准扶贫,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啤酒厂,项目盈利为贫困户分红,对口帮扶。…
石大学子入影院,口述电影感受盲人人生
8月23日,西南石油大学微光助盲实践队队员们,便是正在秉持着跟随着这种“帮扶盲人”为中心的思想,在昆明市盲协、心目影院的帮助下为盲人朋友口诉电影,并在电影结束后采访了两位盲人朋友。…
九十载蓬勃发展,少年郎继往开来
“印象辽宁·梦想中国”中共红色文化之旅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红色先锋团“印象辽宁·梦想中国”中共红色文化之旅实践团以中共发展的时间线为主轴,为挖掘并整合辽宁省内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资 …
华中农业大学公管学院社会实践团赴碧源完小夏令营顺利结营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碧源完小学是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周围的村落离县城仍有几小时车程。这里的村民们,拥有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务农,自给自足;需要用钱时便出去找活做,以此解决除吃饭外的开销。 …
知行支农社会实践队走进莱芜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知行支农社会实践团队以“扶贫助农,开创新型农村多元产业模式”为暑期实践主要研究方向,力求为莱芜贫困地区注入发展新活力,推动农业多元产业带动生产方式转型,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模式促进该地发展农业多元产业并提高其经济收入。在互联网+发展大…
兰州之行扶贫访谈
  兰州之行扶贫访谈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丝路青年,筑梦青春”实践队  2018年7月19日“丝路青年,筑梦青春”实践队来到兰州市政府在扶贫处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访谈,访谈主题有关于兰州市附近县城的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