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读经运动”的失败是否该把“国学”一棒子打死?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吴他

  本周新京报一篇《读经少年圣贤梦碎:反体制教育的残酷试验与读经教主王财贵的产业链条》的报道,掀起了关于国内十年来“国学热”和“读经运动”现象的讨论。报道探访了一些在台湾学者王财贵“老实大量读经”思想体系所掀起的读经热时期,曾经在家长的引导下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的学生。他们中最早的一批今天已经成年,或又重新以自考的方式回归了体制教育,或因难以适应而又不得已回归了读经学堂。回首往昔,十年的读经学堂就像是一场残酷实验。

  此事的舆论焦点王财贵教授在9月3日接受了儒家网的专访,针对这一舆论风波,他希望这些反对与质疑早日过去,让教育思想早日回归本位,让教育制度早日合理化。他同时提及,他二十几年来的努力与期待是希望读经完成体制化,最终进入国民教育体系。

  王财贵在回应柯小刚教授对于“基于他思想体系下的‘读经运动’给整个传统文化复兴事业带来负面影响,致使狂热分子失望,转而站到了攻击传统文化的一边”时说道,“科学技术都难免出例外了,生命之事,更形奥秘复杂,教育既然是生命之事,哪种教育不会有令人‘失望’的情况发生呢?” 而回应公众对读经运动的“宗教化”指责则说道,“所谓‘教主’‘宗教化’‘造神’‘超越了教育的界限’云云,彼实不识宗教之意义而任意贴标签也。”并认为媒体不安于平实地表述事实,有意虚张声势贴“宗教”的标签来引起众怒。最后,他指出,读经界内的学堂各不相同、因材施教,不同于一般教育,凡九岁的学生都学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学问是多元的,人才是多元的,教育也需多元。读经正是多元的教育。

  公众号“问对教育”8月30日发表一篇《中小学要不要读经,这个问题1935年就被学术大咖们讨论过了》,作者黄晓丹指出, “读经班”的流行正在改变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想象。在这样的想象中,“读经”被寄寓了拯救道德沦丧、提供商业智慧、重塑家庭伦理、增加民族自信等种种希望。

  黄晓丹回顾了1935年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参与过的关于“读经”的讨论,认为,八十年前这场讨论的优势在于,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在1912年中小学取消读经之前度过了青少年期,很多人跨越了旧式和新式两种教育形态,而八十年后今天的讨论却已不容易建立在这样的共识之上。这不是因为研究的深入而导致的观点变化,而是因为对于研究对象的隔阂和疏远,导致大量的臆想羼入事实。

  1935年这场读经争论的真正议题是“是否应该鼓励社会性的读经运动,甚至以行政力量将它强制性地纳入中小学课程”? “读经”争议双方集中在三点上进行了辩论:第一:通过读经能达到现代社会的教育目标 VS通过读经来达到现代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低效的;第二:社会危亡是废经的结果VS废经是社会危亡的结果;第三:以“读经”维护“文化本位” VS 以介绍和创造实现“文化复兴” 。在1935年这场讨论中,大部分支持读经者最纠结的问题也是如何让学生懂。从经学史的角度来看,恰恰是“讲经”、“通经”而非“读经”,才是学术的正统。

  最后,黄晓丹指出,“读经”被寄予了解决健康、家庭、经济、道德等多种问题的期待。而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所依赖的是一套被曲解了的“伪经”,以及从未成为过主流的“反刍”盲读法。

  澎湃新闻发表了一篇柯小刚教授的演讲稿《柯小刚:不是要打倒读经,而是帮助读经》。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院长柯小刚教授身处“当代儒学教育”第一线、长期观察民间读经运动,常发表建设性意见。他自己也开办书院,在业余时间教授国学。

  柯小刚教授自身对“读经运动”的态度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起初,他认为“读经运动”把一百年来备受摧残打压的传统文化第一次带进大众视野,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大众支持,对于儒学复兴而言,功不可没。比起成人国学热毫无批判性地迎合当代需求的国学文化消费,读经运动反而显得更有当代的批判性——极端化为宗教形式的“反体制运动”。然而,柯小刚以及其他儒学学者很快便发现,目前的读经运动情况恰恰是极端的体制化、僵化和“应试化”。读经运动只不过是把体制内基础教育的内容完全替换为传统文化经典,而且是不允许讲解的、强迫背诵的、意义锁闭的、僵化的经典。读经运动是立足于自我僵化的“儒学”,用一种高度体制化的“读经教育”来批判当代教育体制和社会价值观,丧失了儒学的建设性,同时也就丧失了儒学真正的批判性作用。

  柯小刚把这一现象归咎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贫瘠、教育生态的畸形。读经运动的产生,诚然是出于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思,尤其是对现代体制教育的反动,然而读经运动本身却成了一种现代性病症的体现。在他看来,近年来日益风行的“国学热”和“读经运动”,恰恰运行在文化革命-商业传销-政治宣传“三位一体”的“社会运动”轨道上,创造了越来越简单化、可复制的连锁读经培训模式,以及越来越成熟的“国学文化产业市场”。这些东西貌似属于“传统文化”,实则毫无古典心性,完全是从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点“古典文化消费”、“国学心灵鸡汤”。

  如何“帮助读经”,在柯小刚看来,是要把儒学看作一门生命学问。儒学教育在当代社会的任务,首先必须介入当代教育实践,为当代社会提供批判性的观察和多样化的探索,帮助现代教育克服“见器不见人”的根本缺陷,回归“人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公民培训和劳动力培训的质量。

  现代性批判不宜采用现代惯用的运动形式、革命形式、非此即彼的激进形式,而应该回到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古典品格,用保守的态度做保守的事业,不要用激进的态度做保守的事业。

  中产对子女教育的焦虑

  公众号“半城”本周发布的一篇《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引起了大量转发。本文指出,底层人民正越来越多地放弃高等教育;而5%上层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在国际学校,不参与高考的竞争游戏;而中产家庭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焦虑,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流入底层。

  教育是否还在承担促进社会成员的阶层流动的功能?作者余秀兰指出,教育面前机会不平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此外,社会差别通过代际更替具备一定的遗传性,上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放大和强化而传递给下代。

  在余秀兰看来,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的隐秘再生产的途径。上层家庭的父母用权力资本和经济资本为子女提供了最优质且稀缺的教育资源,这些出身背景相似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只和同样社会地位的孩子社交,形成上层精英封闭的人际网络。底层社会放弃高等教育这个中产阶级的孵化器,将世代都是蓝领个人。而中产阶级家庭多数孩子在普通大学毕业后将成为低收入的低级白领,要么是城市贫困群体,要么继续啃老。

http://www.dxswb.com/art/123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新闻摄影》作品展

2024年6月14日,由米格智副教授主讲的《新闻摄影》结业展在新乡工程学院北校区文渊楼大厅举行,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罗艳娟、党委副书记刘松梅到场参观并指导,北校区文法学院辅导员全部出席…… 连子涵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举行“民俗文化(豫北)数智化传播与保护产业学院”签约暨揭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与产业的互动和交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民俗文化传播与保护行业人才储备,6月14日下午,新乡工程学院与珍岛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图书馆1…… 梁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与珍岛集团举办 人才培养研讨暨行业导师互聘仪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要求,共建一批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就业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就业基地,6月13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与珍岛集团在新…… 梁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交流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推动教工党员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性。6月6日上午,教工党支部在学院楼B319组织党纪学习教…… 胡玲会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书汉字之美,传文化之韵——新乡工程学院汉字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汉字语言文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与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新乡工程学院于5月30日晚上7:30-8:30在南校区学院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汉字大赛…… 杜佳 白诗童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进行“以言正声,文明同行”文明教育辩论赛决赛

为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培养沟通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同学们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意识,发掘优秀辩论人才,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文法学院于5月26日在学院楼报告厅进行“以言正声,…… 王玥忻 郝晓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圆满落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法学院于5月31日晚在学院楼报告厅举办“诗教中国…… 余舒含 白诗童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集中开展“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学习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纪律规矩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文法学院第四党支部于2024年6月4日晚19:30在学院楼1-B207开展了学习党的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新科法律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2024年田野新青年之星火逐梦调研团队举行第一次见

在线6月2日消息(通讯员官玉报道关孟茹摄影)为了扩宽大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24年5月7日下午,…

大创“美育进中考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研”

美育进中考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学校调研“美育进中考”是指将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考试范围,以促进学生全…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2024年社会资助萌琰助学金捐赠仪式

为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加强学院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6月14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号教学楼…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立亮”青年之家赴太保家园·南京国际颐养中心开展中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立亮”青年之家赴太保家园·南京国际颐养中心开展中医药宣讲活动为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科普团队开展珍稀濒危动物 微课科普视频录制活动

为向公众普及关于大熊猫、鳄蜥、穿山甲等国家保护动物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2024年6月10日下午,生命科学…

最新发布

抢救“千年病人”一场壁画展背后的文物工作
  韩休墓中,最大的壁画是《乐舞图》,宽3 92米,高2 27米。画的是胡人与汉人一起鼓乐吹笙、伴舞助兴的日常景象。考古工作人员要先清理再揭取。(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图)  韩休墓中所有壁画,要先用棉签沾着 …
“中国影协杯”剧作评选揭晓 陈建斌首捧编剧奖
陈建斌凭借《一个勺子》获奖后表示“非常激动”。  第七届“中国影协杯”电影剧作评选昨日在京揭晓,《老炮儿》(编剧:管虎、董润年)、《烈日灼心》(编剧:曹保平、焦华静)等影片获得“十佳电影剧作”荣誉 …
演员天价片酬有哪些钱规则和潜规则?
  因为央视接连炮轰演员高片酬,这个娱乐圈的“老大难”最近再次成为新话题。上一轮“高片酬”成为全行业乃至全民公敌是2011年前后,时年江湖传言的最高价为单集100万,也就是最当红的演员一部电视剧大约能拿到 …
学者梁其姿:中国文化本应崇尚素食
  梁其姿,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她曾求学于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硕士、博士)。主要关注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中华帝国晚期及近现代的医疗疾 …
著名经济学家杨敬年去世 曾翻译《国富论》
  【编者按】昨天中午(9月4日)11时52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杨敬年教授逝世,享年108岁。杨敬年教授在90岁高龄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特色显著,广受赞誉。9月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 …
上海一座小镇投数千万元保护古建筑 不搞旅游开发请名人隐居
  一大早,李寅初在“大镜堂”醒来,展开不久前创作的山水画《张堰千年雅韵》,拿起鸡毛掸子轻轻地掸了掸,推开窗,打开门,一缕新阳照在张堰老街上,一切都那么安安静静的。  张堰镇范围内的生态林。  “ …
《最忆是杭州》幕后:高温涉水如何调音、如何保证演员不脱妆
G20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演员在表演《高山流水》。新华社 图  据中国青年报9月5日报道,9月4日晚举行的G20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由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舞台设置于水下3厘米处,演出节目包 …
中国引进版《寄生兽》两部合二为一 狂删100分钟
  上周五,与科幻大片《星际迷航3》同时登陆国内院线的还有一部电影,就是由超人气漫画改编的日本真人电影《寄生兽》,日漫迷非常开心地发现,近年来,日本动漫电影不断在国内上映,哆啦A梦、火影忍者、柯南等 …
清华丹麦留学生欲曝女子私照 要挟发生性关系
  清华大学丹麦籍留学生小麦(化名),以曝光小荣(化名)的私照相威胁,要和对方发生性关系。海淀警方经过调查,对小麦作出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小麦认为海淀警方的处罚较重,起诉到法院要求撤销。记者昨天获悉 …
青农学子情聚白山,电商帮扶助力抚松 ——“百所高校进白山”团中央专项实践青岛农
今年7月至8月,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共白山市委、白山市政府主办的印象长白山·筑梦十三五2016年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在吉林省白山市顺利展开,来自全国100所高校的百支团队齐聚白山,开展各自不同课题 …